4月8日,记者在麦积区马跑泉镇什字坪村时,穿着蓝马甲的网格员正走村入户排查矛盾纠纷。据了解,近年来,什字坪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排查化解,形成“听、排、调、访、治、防”“六步调解”工作法,让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全村未发生1起“民转刑”案件。今年2月,什字坪村被省委政法委表扬为2024年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
迈开双腿经常“听”
“最近家里有没有发生口角?”3月15日,什字坪村网格员刘杰到村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并向村民发放便民联系卡,一再提醒村民,遇到矛盾纠纷,一定要拨打联系卡上的电话。
“什字坪村坚持每月10日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活动、每月15日开展政法干警进网格活动、每周四开展综治服务日活动,落实网格员每月一轮次入户巡查走访,走进家中,听在炕头。”什字坪村党总支书记王刚说。
4月8日,什字坪村网格员向群众讲解防诈骗常识。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摄
据介绍,什字坪村科学精细划分网格,社区民警、网格员、村干部常态化走访入户,通过倾听村民心声,做到邻里纠纷早发现、早化解。同时,全覆盖发放便民联系卡,卡上注明村支部书记、网格员、辖区民警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保持全时段联络畅通,确保群众来电有人接、反映问题及时办。
走访入户现场“调”
2月19日,刘杰在走访时,听到一户村民家中有争吵的声音,进门发现,儿媳和婆婆因家庭琐事在吵架。
刘杰先稳定两人的情绪后,立即上报村综治中心及人民调解员联合调解。随后,经分析研判得知,他们发生矛盾的根源是因儿媳没有工作。村委会商议后,联系村办的一家物业公司,为儿媳提供了工作岗位,从而从根源上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什字坪村推行矛盾纠纷分级分类调解制度,简单矛盾由调解员、网格员和“五老”“乡贤”,利用“炕头会”“板凳会”沟通协调现场化解;一般矛盾由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与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联动调解化解;复杂矛盾由政法委员统筹镇综治中心,运用访调、警调、诉调对接机制,召开“议事会”“民情恳谈会”释法说理,协同调处化解。
及时回访“解”心结
“你们和好以后了,有没有再次发生过争吵。”4月8日,网格员刘杰正在对之前调处成功的一起婆媳矛盾进行回访。
据介绍,什字坪村建立从调前“防”到调后“访”的末端跟踪监控机制,对已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采取电话回访、上门走访、侧面打听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调解质效,防止纠纷反弹,巩固调解成果。及时了解协议履行、当事人思想动态情况,对有激化苗头的依法果断采取措施,有效提升邻里纠纷化解率和群众满意度。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