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警调对接”助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发布时间:2024-03-25 16:20:25     来源:法治甘肃网

“我妈要喝农药自杀,麻烦你们尽快过来处理下。” 2月19日,瓜州县公安局瓜州镇派出所接到一起可能引发命案的婚姻家庭纠纷报警。

警情就是命令,接到报案后,民警立即上报瓜州镇综治中心,综治中心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经了解,俞某与妻子袁某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袁某情绪激动欲到库房喝农药,其大儿子将其劝阻拦下并报警。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升级,综治中心立即启动“警调对接”工作机制,将执法机关的“刚”和人民调解的“柔”有机结合,经过做大量工作,最终妥善化解了这起可能引发“命案”的婚姻家庭纠纷,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瓜州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和途径,将人民调解矛盾纠纷的“柔”与治安调解的“刚”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警调对接”多元解纷工作机制优势,实现了“警情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防”的融合治理模式,积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原地,消灭在萌芽状态,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警调对接互联

助力矛盾纠纷快化解

“为加快矛盾纠纷化解,着力从源头上化解和减少治安纠纷,有效预防和遏制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瓜州县成立了由政法委(政法委员)和公安局(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相关人员组成的警调对接工作协调小组,推动非警务类警情中的各类矛盾纠纷在各级综治中心化解,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瓜州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武兴刚说。

瓜州县充分整合现有工作力量,建立“综治中心+派出所+法庭+调解员+村网格”联动工作平台,由综治中心牵头抓总,协调各方,联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同时注重调解员队伍建设,在全县范围内择优选聘群众调解员70名,针对婚恋、劳资、借贷等矛盾纠纷组织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切实提高警调队伍人员个人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

建立常态化“警调信息衔接”机制和共享渠道,聚焦社情、民情、警情。充分发挥“警格+网格”优势,县乡村形成“1+1+N+X”三级警网队伍,即1名网格警长、1名网格员、N名警务辅助人员和网格辅助人员、X名社会力量(党员干部、物业人员、楼院长、热心群众等)。

通过网格走访、电话问访、明察暗访、电话随访等方式,全量汇聚110警情、12345政务服务热线、综治窗口接报、入户走访排查等途径掌握的矛盾纠纷,及时掌握苗头隐患,精准把握辖区动态,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切实扩大预测预警预防“情报圈”,推动村(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公安派出所与综治中心联合排查各类涉矛盾纠纷类警情109起。”瓜州县综治中心干部李红星说。

矛盾纠纷联调

打造定分止争“集散地”

1月14日,丁某在酒后殴打了杜某,杜某报警后,瓜州县公安局广至派出所民警立即出警进行了调解。经了解,杜某和丁某因为感情破裂,但在离婚过程中由于结婚证信息有误,无法走正常离婚程序,因而矛盾升级,经常发生冲突。派出所通过“警调对接”程序将该案件流转至广至乡综治中心,广至乡综治中心立即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南岔法庭对该案件进行分析研判,经对案件证据材料深入分析,一致认为该案件需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解决。广至乡综治中心立即通过“诉调对接”渠道将该案件推送至南岔法庭,南岔法庭审理认定双方婚姻关系无效,并以同居关系对双方财产进行分割处理,判决书下达后,双方当事人对判决无异议,均未上诉。一起长期困扰当事人的婚姻家庭纠纷通过警调对接得到了妥善解决。

为推动公安派出所与综治中心职能深度融合、工作联动,瓜州县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构建以县矛调中心为“大脑”,以综治中心、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派出所民警为“手脚”的警网协同运行架构,细化制定受理登记、分流调处、督办落实等工作流程,按照“统一指挥、系统化运行、标准化流程、清单化分流、闭环化处置”五化导向,形成矛盾纠纷类警情闭环流转机制。

“今年以来,公安派出所和人民调解员联合调处矛盾纠纷类警情41起,调处成功33起,调解成功率80.4%。”瓜州县综治中心主任尚红伟说。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