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涨潮冲垮河堤引发纠纷得到调处,修房占地引发邻居矛盾最终言和……这一桩桩、一件件暖人心的故事,正是康县公安局大南峪派出所多管“闲事”、多办“好事”的“和事佬”倾心为民化干戈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大南峪派出所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打造“和事佬”基层治理品牌,搭建起“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治理架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以派出所、司法所、双协员、村干部、乡贤、义警、“双协员”等为主体的“和事佬”工作队,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乡村基层治理目标。
“和事佬”参与得早解决得了
2月18日,大南峪派出所接到双协员电话:“大南峪镇大南沟村群众因一棵竹子发生激烈争吵,你们快来看看”。接到警情后,民警立即联系就近村社的“和事佬”工作人员赶往现场,经了解得知,李某华发现自家修建的河堤上的混凝土被河水冲走,便在下河道栽种了一棵竹子,邻居李某付不让栽种并将竹子折断,双方发生争吵,二人情绪激动,“战火”不断升级。为了平息事态,民警现场说法,“和事佬”调解队分别对二人开展德法宣传教育,通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调解零成本、效率高、方便简洁、调解是宝、案结事了、不伤和气、消除隔阂,我们在调解矛盾纠纷时,看似调解的是矛盾,其实调顺的是民心!我们‘和事佬’做到止争定纷、案结事了,才能真正达到真诚解心结、细雨润心田的社会效果。”从双协员李某朴实的话语中道出“和事佬”的拳拳为民之心。
“和事佬”能商多方善解难事
2月12日,民警走访时发现,大南峪村燕山社村民周某某与燕某某因地界引发矛盾纠纷,经村社干部多次调解,均未和解。次日,民警联合大南峪镇司法所、综治办、村社干部、双协员组成“和事佬”调解队对周某某与燕某某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经过长达4小时的调解,最终二人打开心结,现场填写调解协议书。当调解即将结束时,民警又了解到,燕某某与邻居罗某某因巷道归属问题存在纠纷,通过“和事佬”调解队深入浅出地讲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此矛盾也成功化解。一天之内,“和事佬”成功调解两起矛盾纠纷。
大南峪派出所负责人台林虎说:“调解工作要参与得早、解决得了,当我们带着感情去调解,当事人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认可我们的工作。看着当事人握手言和,就是我们最高兴的事”。
“和事佬”止争定纷案结事了
9月20日,民警发现新院村一名群众在微信群中用语音辱骂他人,便将当事人和被辱骂的群众请到村党员活动室,了解原委后,民警和新院村“和事佬”工作队一起参与调解,以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社会公德为依据,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宣讲,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在微信群中发布道歉语音和书面道歉书,双方均满意此次调解,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书,一场急剧升温的纠纷,就这样化解了。
如今,“和事佬”工作队长年累月穿行在大南峪镇的田间地头、村民家门口,主动了解群众需求,排摸纠纷线索,全力调解邻里、家庭、情感等各类矛盾,努力构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第一道防线”,全力守护乡村平安。(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通讯员 饶剑)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