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当事人陈某向武都区法律援助中心赠送锦旗表达谢意。
近年来,武都区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和新修订的《甘肃省法律援助条例》,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法律援助各项工作落实。
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武都区司法局强化实体平台阵地建设。按照“4+X”模式,以实现“四统一”为目标,高标准、规范化新建成占地700平方米的区法律援助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合理设置服务窗口,优化服务事项办理,引进“好差评”制度,落实“首问责任制”,高质效为群众服务。逐步完善法律援助网格化。在区直相关单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依托全区40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701个村(居)法律服务工作室、10家律所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系(站)点,形成了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枢纽,法律服务机构、乡镇(街道)和村(社)为基础的纵向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志愿律师“点援制”成效显著。立足工作实际,招募10家律师事务所的78名律师成立“武都区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库”,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志愿律师照片和信息予以公示,由申请人或近亲属自主选择代理人(辩护人),实现法律援助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效能。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流程,精简办事环节,按照前台受理、后台办理、急事急办的工作方式,推行电话、短信、微信、网络等“预约办”“网上办”。同时,将申请法律援助的办理时间由法定的7日逐步缩减到1日,形成了“三个一次”办事模式。加强网络和热线平台运用。武都区司法局积极推广“中国法律服务网”“甘肃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和12348、0939-8211148电话热线,配备法律机器人,把法律服务热线与网站、微信等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结合工作实际,在辖区内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告知承诺制,推动实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工作目标。
坚持应援尽援,着力保障民生。武都区司法局推行对有特殊困难的人群预约上门服务,开辟军人、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未成年人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推行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设立农民工维权室,采用“调解+法律援助+仲裁机制”的工作机制,全程跟踪、重点督办农民工维权难点问题。积极推进刑事法律援助辩护全覆盖,持续提升法律援助志愿律师承办刑事案件的质量。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