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政法系统将立足工作实际,进一步推动理念更新、思路创新、作风改进,练就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硬脊梁、真本事,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推动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提质增效。”日前,记者就金昌市政法系统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访了金昌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陈晰。
8月20日,金昌市政法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专题研讨班开班。金昌市委政法委供图
记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请问金昌市政法系统是如何安排部署的?
陈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全会胜利召开后,金昌市政法系统自觉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先后两次召开市委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出安排部署。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全市政法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专题研讨班,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开班式并作“第一讲”,全市政法干警政治理论素养进一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各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各单位党委(党组)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党委(党组)会议、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学深悟透“七个聚焦”总目标、“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等内容,引导全市政法干警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坚定全面深化政法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以全市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金昌实践的使命担当。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对此,全市政法系统有何新思路新举措?
陈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市委九届十次全会都对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安排,为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开创金昌和合善治新局面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方法路径。要着眼维护社会大局长期和谐稳定,聚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12345”接诉即办、“连心促振兴”1456工作法、村(社区)+民警+法律顾问“三维融合”治理模式,努力提升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矛盾排查化解“三条线”协同能力,全面落实乡镇(街道)主动创稳重点指南,加力推进网格管理、综治中心、诉调警调访调对接、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开展“三无”“三不”村(社区)建设,抓实抓细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夯实主动创稳底板。
永昌县公安局河西堡交警大队在永昌六中护学岗执勤(8月26日摄)。金昌市公安局供图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作出了新部署。对此,全市政法系统将如何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陈晰:要紧扣“两年内未成年人恶性案件、违法犯罪人数、网络舆情事件下降50%以上”的目标,在源头预防、依法惩处、矫治帮扶、权益保障等方面系统推进、形成合力,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要深化源头预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足开齐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等课程,落实好法治副校长制度和法治教育“135”常态化学习机制,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要强化依法惩处,严厉打击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斩断诱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传帮带”链条,专项整治校园霸凌和暴力案事件,形成有力震慑。要实化矫治帮扶,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强化矫治教育,让罪错未成年人思想认识有改观、灵魂深处有触动,早日回归到正常的人生路上。要细化校园管理,严格落实值班巡查、班级信息员等制度,持续开展校园周边重点场所执法检查,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落实“高峰勤务”,严防发生涉校涉学生案事件。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主动干预、有效疏导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