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鹰快反”让空地尖兵联动制胜
——安宁公安分局打造智慧公安建设“升级版”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
今年以来,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对标“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以智慧化、实战化、扁平化、数字化为导向,大力发展警用无人机战队,积极布建“低空警务网格”,深化“巡处一体化”警务改革,驱动提升“最小应急单元”实战效能,创新实施“113N”飞鹰快反机制,实现“鹰眼锐利、鹰翼振翅、鹰爪迅捷、鹰羽丰满”的空地联勤新模式,打造智慧公安建设“升级版”。
近日,PTU机动队队员开展应急处突训练。安宁公安分局供图
鹰眼锐利 1名指挥长全域掌控
“作为鹰眼,指挥长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安宁公安分局情指中心副主任张雷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实现无人机装备、执法记录仪、车载设备、应用平台系统互联互通,全部实时画面均可回传情指中心。”
“鹰眼”的锐利,与其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密不可分。作为“情指行”体系的“大脑中枢”,安宁公安分局情指中心有着同样强大的感知研判和识别分析能力,特别是今年以来,整合前端感知设备、优化警情立体定位,结合智慧城市“田字型社会综合治理平台”,精准标记网格区域、推进警网两格融合,以此为基础建立3D化陆地模型、具象化空域沙盘,以“飞鹰指令”形式调度指挥无人机和机动队,全域网格化、出警可视化、布警分级化、命令扁平化、协同一体化。
与此同时,安宁公安分局情指中心还与消防救援、医疗急救、应急管理等综合力量建立快速联动响应机制,遇到复杂警情时,指挥长能够迅速启动“一呼多应、以专制专”。
鹰翼振翅 1组无人机拓维释能
“数据资源汇聚、功能场景融合,对无人机进一步升级应用至关重要。”安宁公安分局警用无人机组组长高庆黎表示,“基于3D建模、空域沙盘等技术,无人机飞抵目的地上空后,根据‘飞鹰指令’,直接将位置信息共享给最近的PTU机动组,实现定位精确、到位精准。”
随着“随警伴飞”制度的推广,安宁公安分局已经完成一线实战单位无人机操作员的系统化培训,建立起专业的无人机警航队伍,为全警插上强有力的“鹰翼”;科学划分6个巡逻空域,每片空域部署1支无人机组,配备1架高空巡逻机、1架竞速穿越机和1部智能机舱。
警用无人机经过模块化改装,除了警情定位共享、画面实时回传、高空同步喊话,还拓展出识别可疑人员、投掷干扰水弹、高速撞击破窗、低空抵近侦察、搭载救生设备等实战功能,平时所属单位自行调用、战时情指中心统一调度,与街面警力联勤联动,释放“攻防一体、空地一体、信火一体”的应用新动能。
2月19日,安宁公安分局PTU机动队和派出所巡警组民警,联合消防、急救、应急等力量救援被困人员。安宁公安分局供图
鹰爪迅捷 3支机动队区块响应
“1台警用摩托、2名特警队员组成一支PTU机动队,根据情指中心指令和共享警情定位,相邻组合、就近处置。”安宁公安分局反恐特警大队大队长王涛指着PTU机动队说:“所有PTU摩托车上均挂载1整套应急处置装备,包括臂盾、抓捕器、遮挡布、灭火器、破胎器,全方位保障应急处突工作需要。”
PTU队员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摩托车驾驶技术,还要熟练掌握各类武器警械的使用,而最为关键的,是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快速协作和默契配合。日常巡逻防控点状机动分布、保持条线联动,只要接到情指中心“飞鹰指令”,即刻发起区块响应、启动快速集结,3支PTU机动队迅速聚拢组合、前往先期处置。现在,从“战斗个体”集结为“处突集群”,PTU机动队用时从未超过1分钟。
现如今,专业的队伍加上高效的机制,由“业务尖子”组成的PTU机动队在“情指行”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效能的加持下,已然成为安宁公安分局现代警务体系中应急处突迅捷有力的“鹰爪”。
鹰羽丰满 N种协同力联动创安
“立足飞鹰快反,我们完全实现了警令快传达、警情快掌控、警力快集结,但我们并未止步于此。”安宁公安分局情指中心副主任范小兰说,“我们通过持续丰富和完善‘N种力量’协同体系,让警情处理更加高效圆满。”
“有3名儿童被困黄河河心岛。”2月19日傍晚,安宁分局接到警情。指挥长立即发布“飞鹰指令”:无人机直飞事发流域、回传实时画面、空中喊话安抚;将详细位置就近共享给3支PTU和派出所巡警组,指令先期处置救援。与此同时,指挥长通过“N种力量”协同体系,从应急部门获知河水涨潮、流速加快,随后立即联动消防救援部门给与船舶支援,整场救援指挥得当、出警迅速、高效联动,整个救援过程仅用时30分钟。
目前,除了消防、急救、应急等力量,“N种力量”协同体系还吸纳了物业保安、街道社区、外卖骑手等群防群治力量,让“鹰羽”更加丰满,助力鹰眼看得更广、鹰翼展翅更高、鹰爪力量更强。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