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迎绿意,转角遇佳景。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于晓明
“这个小公园,景致好、功能也齐全。每天来这里打牌、唱曲的人也很多,是一处闲暇时的好去处。”住在嘉峪关市钢城街道兰新街区的老人黄崇庆提及家附近的游园时赞不绝口。
近年来,嘉峪关市积极探索实践城市更新“微改造、精提升”,坚持把“小、精、特”口袋公园建设作为城市绿化提档升级的“突破口”和“助推器”,着力为市民打造家门口可游、可玩、可赏的“小绿洲”,提升群众“微幸福”。
秉承生活宜居、生态优先、和谐共生的理念,嘉峪关市林草部门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排查筛选,了解居民意愿及需求,优先向绿化水平低、人口密度高、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的区域布局,打造了昌明小区、祁连小区、益民小区等10个社区花园和西域花园、建设西路2个“口袋公园”。
在西域花园1065平方米的口袋公园,记者看到暖阳下老年人坐在长廊下打牌、下棋、话家常,年轻人在塑胶步道上遛弯,孩子们在游乐设施上快乐玩耍。
朝晖小区社区花园。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武晓霞 摄
过去这里是一座废弃锅炉房,环境脏乱差,私搭乱建严重,长期影响着群众的日常出行和生活。林草部门结合周围环境和居民需求,在场地主轴线区域布置景观休闲廊,铺装塑胶场地、架设健身器材与儿童游乐设施,在路口种植绿化造型组团,制作雕刻有“三字经”的现代镂空文化墙。
“环境变好了很多,现在没事儿就喜欢到公园里遛弯。”家住西域花园附近的居民魏美华说。
为打造适合全年龄段的休闲乐园,林草部门在建设口袋花园之初,充分考虑老人、儿童以及特殊群体的需求,在有限的空间,合理设置了儿童娱乐区、体育健身区、休闲活动区,安装了社区文化宣传栏、景观亭廊、无障碍通道等,既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又满足了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
在打造口袋花园时,突出绿色生态,推广应用乡土植物,在保留原有植物基础上,以栽植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以海棠、紫叶稠李、丁香、榆叶梅等彩叶树种为辅,新增多种花卉和地被植物,以近自然、低维护的方式把公园装进“口袋”,营造绿色宜居的景观环境和小微空间。
“近年来,嘉峪关市共建设改造社区花园10个、口袋公园8个,安装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160余套、景观廊架21处,总面积达8.6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6.2万平方米。”嘉峪关市林草局党组书记杨军介绍,嘉峪关市围绕街心、街边、街角这些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充分利用城市“金边银角”,通过布局建设公园绿化活动场所,满足市民休闲游憩需要。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