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社会治理“桥头堡”

发布时间:2024-09-01 23:22:28     来源:甘肃法治报

今年以来,金川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破解矛盾纠纷“倒金字塔”结构问题为突破口,扎实推进诉调、访调、警调“三调对接”实战化,切实把矛盾纠纷吸附在综治中心,推动在基层化解,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紧紧抓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这个核心,在构建多元解纷机制上下功夫,做实做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力扭转‘倒金字塔’结构问题,使区、镇(街道)综治中心真正成为矛盾纠纷化解‘集散地’,筑牢社会治理‘桥头堡’。”8月29日,金川区综治中心主任陈国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走进金川区综治中心,大厅内各个窗口和功能室有序分布,营造出一种多元化解决群众诉求的浓厚氛围。“一站式” 接待窗口前,工作人员正在接待群众,群众反映的问题将从这里分流到各功能室按程序解决。

(1  QYE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34742921)-20240901232040

4月8日,金川区滨河路街道龙集里社区在调解一起由综治中心交办的矛盾纠纷。金川区综治中心供图

据了解,金川区全面推行 “综治中心+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模式,按照“一站式”接待、“一平台”分解、“一揽子”解决的原则,重集成融合,重资源统筹,重载体运用,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集散地”和社会治理“桥头堡”。区综治中心在整合法院、检察院等 9 家单位常驻资源力量的同时,完善 “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机制,按照“1 厅+ N 室”模式,在服务大厅设立14个接待受理窗口,配套25个功能室,搭建起矛盾纠纷“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多元化调解体系,持续筑牢矛盾纠纷化解基础。

此外,区、镇(街道)两级综治中心与法院、公安局、信访局、派出所、法庭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成立协调议事机构,健全完善“三调对接”、首问负责、分析研判等管理制度,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及时互通矛盾纠纷信息,同步排查化解风险隐患。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