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维琴)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医药人才建设,推动甘肃中医药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新时代中医药人才“三步走”工作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规模稳步增长,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全省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7人,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馆,中医类别医师不少于同类机构医师总数的25%。到2030年,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中医药多学科创新团队形成规模,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更加稳固。我省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数量突破10名,甘肃省名中医达到400名,建成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到2035年,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人才梯队更加合理,用人机制更加灵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形成一定规模,中医药领域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不断涌现,人才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实施意见》构建了我省重点完善四个方面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到2025年,力争建设3门左右国家级和20门左右省级中医药一流本科课程;积极推进中医药毕业后教育,全省中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每年招收中医类别住院医师不少于200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每年完成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不少于100人;规范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每年审批组织150项左右的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和不少于30项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开展多层次中医药师承教育,到2025年,全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出师人员达到1万人,5年内建设70个左右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实施意见》确定了多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大力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用10年左右时间,力争培育获评2名国医大师和10名左右全国名中医,培育10名左右岐黄学者、5名左右青年岐黄学者。到2025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再培养1000名本科层次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0.5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5%;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