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末全省县域经济规模将超1.2万亿元
——解读《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的若干措施》
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 记者 李维琴 见习记者 朱雅蓉)8月1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月15日省委常委会会议通过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的若干措施》明确:力争到202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全省县域经济规模达到1.2万亿元以上,超100亿元以上县域增加24个,总数达到46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150万人次以上;打造12个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级的园区。
突出重点城镇建设规划布局
《若干措施》凸显“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以兰州都市经济圈为核心、省内其他县城为支点,打造覆盖黄河沿岸、河西走廊和陇东南三个区域板块的城镇带发展格局,进一步细化明确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县城57个,其中兰白核心经济圈重点建设皋兰县、平川区等13个县城,河西走廊经济带重点建设玉门市、高台县等11个县城,陇东南经济带重点建设庆城县、华亭市、甘谷县等19个县城,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重点建设临潭县、夏河县等14个县城。
突出因地制宜引导分类发展
结合各地发展实际,《若干措施》分门别类,提出城市服务型县城构建中心城区与县城组团发展模式,重点支持兰州市主城区、兰州新区、麦积区等地级市城区辐射带动周边榆中县、玉门市、民乐县等48个县城示范建设,打造与邻近区域中心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工业主导型县城发挥工业基础优势,强化园区平台支撑,按照一县一主业打造产业县城;农业优先型县城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提升辐射带动乡村振兴能力,力争“十四五”期间,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城乡融合的新型县城;文旅赋能型县城依托历史文化根脉,加快县城面貌更新,提出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中国黄河之都”都市文旅产业集聚区、“陇东南始祖文化旅游经济区”、绚丽民族风情特色国际文化旅游经济区,打造以文塑旅、开放包容的魅力县城;生态功能型县城通过有序承接转移人口,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县城。
突出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若干措施》中把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弱项作为重中之重,按照轻重缓急,将制约县城发展的短板弱项分为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文旅体育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市政交通设施、市政管网设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9项突出短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托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县城公共厕所、县城智慧化改造、配送投递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农贸市场8项一般性短板,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同时,以一览表的形式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水利、市政、防洪排涝等12项基础设施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扎实推进。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