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参会领导在金塔县综治中心观摩。
金塔县综治中心大楼。
8月5日,金塔县公安局航天派出所和航天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在辖区内开展防溺水、防诈骗宣传。
8月6日,金塔县综治中心入驻窗口工作人员为群众办业务。
金塔县胡杨林。
8月6日,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现场会在金塔县召开,来自全省各地政法系统的代表实地观摩了这个西北小城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作为甘肃省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的标杆案例,金塔县通过系统化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将“枫桥经验”与特殊县情有机结合、网格管理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打造出“多中心合一、全链条服务”的基层治理新体系,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目标,正在为全省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符合时代特征、体现金塔特色、满足人民愿望的生动样本。
高位推动 构建上下联动治理体系
在金塔县新城区,一栋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格外醒目——这就是2025年1月投用的金塔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与旁边的政务服务中心形成“双中心互促共治”工作格局。走进大厅,3个功能区、21个部门窗口依次排开,涵盖公安、司法、信访等社会治理关联度高的众多领域,形成“三区多能”的综合服务实战化运行平台。
金塔县按照“全域覆盖、上下贯通”原则,建成县乡两级综治中心11个,86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县级层面,整合矛盾纠纷调解、信访接待、诉讼服务等7大中心职能,形成“一站式”解纷枢纽;乡镇综治中心严格落实“六有八化”(六有即有工作机构、有固定场所、有人员力量、有配套制度、有职责职能、有信息化支撑;“八化”即功能定位科学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组织机构实体化、运行机制高效化、日常管理规范化、网格管理精细化、方式手段信息化、预测预警精准化)标准化建设,与党群服务中心深度融合,每个乡镇配备5名专职工作人员,分管副乡(镇)长担任综治中心主任,乡镇党委副书记担任政法委员,统筹协调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及村“三委”班子、网格员开展工作,确保治理力量下沉。村(社区)设置矛盾纠纷调解室,聘请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乡贤等担任兼职调解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针对基层治理中“九龙治水”的难题,金塔县创新“11+2+N”入驻模式:11个核心部门(政法、公安、司法、信访等)常驻办公,2个部门(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轮驻服务,其他部门(卫健、水事水务等)随叫随驻。这种“物理整合”带来“化学反应”——交通事故调解室与保险理赔窗口相邻,当事人调解后可直接办理理赔;物业纠纷调解室旁设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窗口,现场核查物业资质、政策依据。14个类案调解室集中办公,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力量协同作战,使矛盾纠纷化解效率提升80%以上。今年以来,中心累计接待群众5110余人次,其中为群众提供各类政策咨询710余人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561件,现场受理信访事项212件,办理公证事项371件,提供法律援助138件,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为打破部门数据壁垒,金塔县建立“一把手”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县委政法委书记召集入驻部门负责人会商,破解信息共享、流程衔接等难题。例如,针对婚姻家庭纠纷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中心推动法院、妇联、民政建立“婚前教育-婚姻辅导-纠纷调解-离婚疏导”全链条机制,2025年上半年婚姻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82%,较整合前提高23个百分点。
为确保三级体系高效运转,金塔县建立“双周调度、每月研判”机制,县委政法委书记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四定一包”(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化解时限、定稳控措施,包案领导全程负责)挂牌督办。此外,金塔县还制定《综治中心运行规范》《矛盾纠纷分级处置办法》等12项制度,形成“党委统筹协调、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治理格局。这种高位推动的模式,使基层治理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网格赋能 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在金塔县鼎新镇,网格员杜丽萍每天都会打开“陇情E通”App,巡查网格内的安全隐患。她负责的网格涵盖127户居民,通过平台上报的环境卫生问题、邻里纠纷等,都能在24小时内得到响应。这种精细化管理,得益于金塔县推行的“网格化+”治理模式。
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无缝衔接”原则,金塔县将城乡划分为177个基础网格,其中城市网格64个,农村网格106个,专属网格7个,平均每个网格覆盖300-500人。配备专职网格员177名、辅助网格员806名,实现“一格一员、一员多能”。网格员不仅承担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等职责,还兼任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民生服务员,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在网格划分中,金塔县注重“因地制宜”,城区按居民小区、楼栋划分,农村按自然村、村民小组划分,工业园区单独设网,由企业综治专干兼任网格员。
今年5月,航天镇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某路段涵洞积水,通过App上传现场照片,平台自动将任务派给交通部门。3小时后,施工队即到场排水,排除了汛期安全隐患。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模式,让治理更精准、服务更贴心。
为提升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乡镇和社区建立相关考评机制,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员走访等作为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突出的网格员给予表彰奖励。
2024年,乡镇和社区评选上报“优秀网格员”35名,网格事件办结时效平均缩短30%。这种“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导向,让网格员队伍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
科技支撑 打造智慧治理新引擎
在金塔县综治中心指挥大厅,1330路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画面实时跳动,AI算法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并预警。这套系统,不仅覆盖重点区域,还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形成“天上有云、地上有格、中间有网”的智慧治理体系。
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标准,金塔县在交通要道、公共场所等重点部位安装公共安全视频1319路,引入AI动态识别技术。2025年3月,系统预警某小区门口有可疑人员徘徊,民警迅速出警抓获一名盗窃惯犯。目前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画面在线率稳定在95%以上,成为治安防控的“千里眼”。
金塔县将综治中心平台与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数据联通,构建起涵盖20万条信息的“社会治理大数据池”。通过数据分析,可精准研判矛盾纠纷高发领域等情况。2025年4月,平台监测到某乡镇土地纠纷频发,及时推送预警信息,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化解。这种“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方式,让治理更具前瞻性。
机制创新 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8月6日,在金塔县综治中心婚姻家庭调解室,调解员丁安平正在调解一起“三调对接”机制转来的离婚纠纷。他一边与当事人沟通,一边联系法官提供法律建议,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财产分割协议。这种“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是金塔县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生动实践。
金塔县建立诉调、警调、访调“三调对接”机制,对适宜调解的案件优先导入调解程序。法院在中心设立速裁法庭,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当场进行司法确认,赋予法律效力;公安派出所与综治中心建立“警情-纠纷”联合研判机制,对轻微治安案件、民事纠纷,由民警引导至中心调解,今年通过警调对接化解纠纷938件;信访事项实行“律师坐班+心理疏导”模式,每周安排2名律师轮流坐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引导依法理性维权,同时严格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妥善化解信访矛盾纠纷问题。
为提升调解专业性,中心组建由退休法官、律师、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家调解库”,涵盖医疗、物业、劳动等10个领域,实行“一案一专家”制度。在处理某起物业纠纷时,邀请退休法官参与调解,用专业知识解释诊疗过程,最终促成双方和解。这种“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分层过滤机制,使78%以上的矛盾化解在诉前。
为满足群众多元需求,金塔县培育出一批特色调解品牌:“老王调解工作室”由曾任村副主任的王世军领衔,专攻邻里纠纷、治安隐患类矛盾,凭借“接地气”的沟通方式,成功率达90%;“老江矛盾诊所”由曾任村支书的王崇江主持,擅长土地确权、征地补偿等农村纠纷,总结出“倾听诉求-摆清法理-寻找平衡点”三步工作法;“金·春蕾”未检工作室由女检察官、心理咨询师组成,针对未成年人案件开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今年已帮助32名问题少年重返校园。
在羊井子湾乡,“吃平伙+和事佬”的调解方式别具特色——当事人围坐一起吃顿饭,在拉家常中倾诉诉求,乡贤、村干部以“和事佬”身份从中调和,这种充满乡土智慧的做法被中央政法委推广。今年该乡通过此方式化解纠纷46件,群众满意度达98%。这些特色品牌如同治理体系中的“毛细血管”,让矛盾化解更有温度。
金塔县推行矛盾纠纷“汇、研、交、办、结、评、验、考”八步工作法:通过网格员排查、群众上报等多渠道收集纠纷信息(汇);分级研判风险等级,重大纠纷提交县委政法委研判(研);根据责任分工分流交办至相关单位(交);责任单位制定方案推进化解(办);办结后向当事人反馈结果(结);邀请群众对化解效果进行评价(评);由中心组织“回头看”检验成效(验);将处置情况纳入部门考核(考)。
为防止“纸上化解”,中心建立“双回访”制度:回访当事人了解满意度,回访周边群众了解社会效果。今年上半年,中心化解纠纷8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5%,其中重复上访率不足3%。这种“群众点单、政府买单、社会接单”的模式,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一处调、服务群众零距离”。
从大漠深处的“门房革命”到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现场会推广的“金塔经验”,金塔县通过高位推动构建治理框架,网格赋能延伸治理触角,科技支撑提升治理效能,机制创新激发治理活力,正走出一条符合西北县域实际的治理新路径。
“在全省现场会的推动下,金塔县将持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聚焦‘实战、实用、实效’,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建强队伍,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金塔答卷’,全力书写好新时代社会治理‘枫桥经验’的金塔壮美篇章。”金塔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建勋表示。 (罗正金)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