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发展的生命线,更是陇原儿女家门口的“平安符”。自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启动以来,省应急管理系统人员化身安全“哨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扎根一线,为陇原大地织就密不透风的安全防护网。
数据见证成效。截至今年6月24日,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27.69%、27.8%、30.65%、49.84%;重特大事故“零发生”——这串亮眼数字的背后,是全省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日夜奔波、用脚步丈量安全的坚守。
陇西县消防救援大队宣传员给群众讲解消防安全知识(资料图)。陇西县消防救援大队供图
高位推动 凝聚责任“一股绳”
安全生产是头等民生大事。省委、省政府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视为“家门口的安全工程”,纳入全省发展“核心议程”。今年1月17日,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部署,强调以钉钉子精神将任务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确保举措落地有声,执行有力。
2月9日,省安委办迅速响应,印发《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37项重点任务精准分解至各部门单位,并深度嵌入政府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6月18日至10月10日,省安委会下派12个驻点包抓组,通过蹲点式督导检查传导压力、落实责任,督帮一体、同题共答,对全省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安全生产等工作开展驻点包抓“百日攻坚”行动,此次行动是提质增效统筹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重要举措,也是“刀刃向内”查找不足、补齐工作短板的有力武器。
5月26日,高速路政执法人员走进服务区给驾驶员宣传安全知识。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 摄
隐患攻坚 打出治理“组合拳”
防患于未然是安全生产的核心要义。全省聚焦建筑施工、矿山、危化、交通运输、工贸、消防等重点领域,以“隐患不除,寝食难安”的决心,打响了一场场隐患“歼灭战”。
危化领域,制定出台化工领域突出问题举一反三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印发50条化工企业屡查屡犯问题隐患清单。
矿山领域,深入870家矿山企业开展明察暗访,发现问题隐患7017项,其中重大事故隐患75项。
道路交通领域,开展全省大货车严重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货车超载违法3.73万余起。
……
自行动开展以来,全省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6万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1934个,行政处罚14789次,推动近2000家企业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实施“一案双罚”209次,责令停业整顿986家,公布典型执法案例405个、危险作业罪案例62个,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智慧执法 下好监管“精准棋”
为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效能,省应急管理系统以“减量提质”为目标,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成为执法常态。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实现检查全流程线上操作、全程留痕,既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又让隐患无处遁形。
规范涉企检查执法,省应急管理系统积极推行“线上+线下”非现场执法模式,严格控制检查频次,并秉持包容审慎理念,对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从轻、减轻或免罚,通过“事理、法理、情理、文理说清”的执法方式,传递法治温度。同时,矿山、危化、冶金等行业推行“扫码入企”,明确高危行业年度执法检查上限,杜绝多头重复执法。
今年以来,全省通过互联网+执法系统执法2211次(不含矿山领域),同比下降41%;平均每次检查发现隐患2.85条,同比增加0.5条。真正实现“少打扰、精监管”。
安定区消防救援大队宣传员走进企业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图)。安定区消防救援大队供图
根基筑牢:播撒安全“千万家”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是根基。 省安委办将治本攻坚行动融入“安全生产月”,围绕“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主题,依托公交地铁屏、社区宣传栏等载体,密集推送安全警示标语与应急科普短视频;在天水举办“省市企”联动的“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现场发放宣传品2万余份;各类显示屏播放宣传内容5万余次,科普短视频全网浏览量破百万,让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在培训方面,举办4期全省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对全省市县分管领导、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全覆盖轮训。完成矿山、卫生健康系统二级三级医院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全员培训,组织开展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2万余次,培训180万余人。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2.7万余次,培训260万余人。组织26.98万人参加全国第五届普法知识竞赛,取得全国实操第一名,综合第三名的好成绩。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