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筑牢交通安全生命线 ——省交通运输厅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06-20 09:23:05     来源:甘肃法治报

(qEY,安全生产月专栏,配图)创新驱动(41574504)-20250620092948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现场。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服务沉下去,责任扛起来,机制活起来。

“安全生产月”期间,省交通运输厅部署开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主题活动。6月16日“安全宣传咨询日”成为全省联动、纵深推进的重要节点。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走进客运中心,送知识到个人;省运输监测与应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联合省高速公路运营服务中心设点宣讲,传授应急技能;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在广场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公众意识……各级单位紧扣主题、创新形式,合力推动安全生产理念扎根基层,驱动安全管理模式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创安”转型升级,为筑牢交通安全生命线提供坚强保障。

专家下沉把脉

创新安全“诊疗”模式

面对基层单位“不会管、不敢管、查不出”的安全管理困局,省交通运输厅安委办积极组建工程建设、道路运输两大专项服务组,集结交通运输部科研院所及省内外资深专家,开展“专家基层行”行动。

“假设此充电桩因过载即将起火,请观察热成像仪上的颜色变化……”公交集团内,一场围绕新能源公交的实训课堂打破了以往的检查模式。专家组携预先编制的《风险隐患对照手册》深入现场,将检查转变为精准教学。

在隧道施工现场,专家组发现初期支护变形监测预警阈值设置存在偏差,当即改变过去的通报批评模式,就地组织设计代表、施工负责人进行现场“会诊”。通过深入分析围岩压力数据,当场优化监测点位布置方案,变“处罚”为“诊治”,有效规避可能发生的局部垮塌风险。

记者采访了解到,省交通运输厅坚持把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推进落实,围绕八大行动部署,细化梳理重点工作,统筹调度、动态跟踪,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同时,对安全生产督查反馈的问题隐患,逐一分解、“点对点”交办至相关责任单位和企业,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将问题隐患销号整改。

责任贯通全链条

构建企业防控体系

省交通运输厅针对降温降雪、汛期等恶劣天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重大事件应急调度处置。强化事故应急和自然灾害防范应对,相继开展公路水毁应急抢险保通实战演练、水上应急联合演练及隧道群突发事件综合应急演练,以演练促实战、以实战促提升。

甘肃路桥五环公司承建的跨黄河桥梁项目作为重点工程,在省交通运输厅系统性指导下,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安全生产防控体系。水文局、气象局与施工企业实现数据壁垒“零障碍”,每日推送黄河水流变化、天气状况等参数,结合预警信息同步触发现场层级的应急响应预案。针对黄河水域应急救援难点,施工企业与兰州水运集团推动建立协同救援网,组建专业救援队,在施工河段设置应急待命点,配备救援艇、救生衣,实现“1分钟响应、3分钟抵达、30分钟处置”的硬性标准。

班前会上强调的防控重点有无落实、劳保用品穿戴是否符合要求、作业环境是否存在新隐患……为筑牢安全生产根基,施工企业精准实施班组安全能力提升计划,每日班前会结合当日天气、工况开展精准交底,施工过程中更是安排专人专组高频次、全覆盖常态化现场巡查。巡查发现的问题不仅会当场曝光亮牌、要求限时整改,还会通过“安全生产群组”实时图文上传,形成曝光+督办+反馈+验证闭环。正是这种不留死角的常态巡查,让安全制度得以在基层班组落实落地,将“生命线”的守护责任夯实到每一个焊接的火花、每一颗拧紧的螺栓之上。

(qEY,安全生产月专栏,配图)创新驱动(41574501)-20250620092741

省高速公路路政总队工作人员为群众讲解安全知识。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示范导向宣传教育

激发主动创安动能

“紧握方向盘,就是守护千万家庭的团圆路。”5月30日,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一名入选“2024年度甘肃省道路运输客运驾驶员主动创安激励名单”的驾驶员如是说。

省交通运输厅创新构建驾驶员激励机制,通过设立省级主动创安积分体系,将安全里程、违章记录等核心指标量化赋分,打通基础激励与特别激励双轨通道;同步推动企业内嵌安全绩效机制,使星级评定、长效津贴等制度成为职业晋升的硬支撑,实现政策红利直达驾驶员掌心,有效激发了客运驾驶员队伍遵章守纪、主动排查隐患、提升应急能力的积极性,为从源头上筑牢道路运输安全防线注入了强劲动能。

“变思路、变角色、变形式,模式的转变是根本性的。”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全行业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真正把安全责任压紧、压实在每一个环节,是筑牢安全生产、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根基。”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