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服务入民心 守护平安不停歇——我省开展“路政宣传月”普法活动见闻

发布时间:2025-05-28 11:38:03     来源:法治甘肃网

  沉浸式执法巡查体验、互动式路政开放日、零距离以案释法……

  今年5月是第十一个全国“路政宣传月”。路政宣传月期间,全省高速公路路政执法系统立足实际、创新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路政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相关法律知识。路政执法人员采用“案例+法条+互动”模式,将路政法律法规政策送到群众身边,鼓励他们将法律知识转化为行动自觉,向全社会传递“爱路护路”的法治强音。

政策宣传“零距离”

微信截图_20250528114122

  5月26日,甘肃省高速公路路政执法系统、新区城乡建设交通局、新区交警大队及相关货运企业代表在兰州新区市民广场举行“路政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 摄

 “我们多跑一步,群众的风险就少一分。”宣传月期间,甘肃省路政执法人员正将“路在心上,心在路上”的誓言写在每一公里路上。

  “老乡,这秸秆占道自己方便,可一旦货车急刹,这些‘隐形路障’就是夺命符啊!”记者看到,执法人员将法律中的条款,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土话”。围观的村民们凑近展板上的事故模拟图,观看虚拟车辆因避让秸秆堆侧翻的瞬间,倒吸一口凉气。

  5月26日,静宁县路政执法人员深入沿线村镇、田间地头,通过“以案释法”与群众展开面对面交流。

  “同学们,你们知道高速公路两侧多少米范围内禁止建房吗?”在民乐县南丰镇小学,路政执法人员化身“法治老师”,用动画短片和互动问答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安定区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路政知识竞赛”。

  ……

  “路政宣传月”期间,执法人员化身“移动宣传站”,深入村、社区、学校等开展“面对面”解读政策法规、“点对点”答疑活动。除了在活动现场集中宣传外,执法人员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微电影、小动漫等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渠道广泛传播,采取“线上+线下”灵活并行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现路政工作场景,揭示违法占路、违章建筑等行为对公路安全的危害,提高了社会公众对路政执法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精准普法“促合规”

微信截图_20250528114206

  5月26日,路政执法人员走进永登服务区开展普法宣传。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 摄

  “我们公司经常有大件运输需求,但总担心手续繁琐。”在武都区某物流园区,路政执法人员与企业负责人围坐一堂开展“法治体检”时,这名负责人坦言。

  “其实只要提前通过‘甘肃省大件运输许可系统’申报,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后,执法人员边说边演示操作流程,帮助企业负责人现场完成申报操作。

  “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禁止堆放物料。”在华亭市某建材公司,执法人员发现其堆放的砂石料侵占了部分公路用地,执法人员现场开具整改通知书,并耐心解释侵占公路用地的法律后果。

  记者采访了解到,结合物流企业运营特点,全省路政执法系统在“路政宣传月”期间,针对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安全、政策法规咨询等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向企业普及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法律法规,提升货运驾驶员爱路护路意识。同时,执法人员以案释法,通过近年来查处的违法超限运输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违法超限运输的危害及法律责任,让货运驾驶员知法、懂法、守法,引导企业树牢“安全运输、依法运输”理念。

贴心举措“增便利”

微信截图_20250528114305

  路政执法人员为货运驾驶员讲解超限运输的危害。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 摄

  5月26日正午时分,记者看到,永登服务区车流如织,执法人员在休息区设立宣传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公路安全保护宣传手册,向驾驶员和群众讲解非法超限运输、侵占公路用地、破坏公路附属设施等行为的危害性,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升公众认知度。同时,为司机们送上方便面、矿泉水等暖心物资,以及印有路政宣传标语的定制扇子、钥匙扣、布袋、手机支架等实用“周边”,在炎炎夏日为司乘人员送去清凉与关怀。

  “跑了4小时高速,进来喝口热茶,看看这些绿植,躺一躺,舒服多了!”货车司机王师傅点赞永登服务区的“司机之家”。长途驾驶容易导致司机疲劳、引发交通事故,为给司机提供专门休息、放松的场所,帮助驾驶员恢复精力,永登服务区精心设置了“司机之家”。

  据了解,为关注货运司机群体,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全省路政执法系统督促利用现有的“司机之家”,开展“司机之家”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动,设置显著的“司机之家”标志和引导标识,健全完善停车、加水、如厕、充电、休息、餐饮、洗浴、洗衣服等服务功能,为货车司机提供实用便捷的暖心服务。

数字路政“强赋能”

微信截图_20250528114235

  路政执法人员走进兰州新区收费站开展普法宣传。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 摄

  在兰州新区收费站,记者看到,一台无人机缓缓升空,实时回传路面监控画面至指挥中心的大屏幕。

  “这是我们配备的非现场执法设备,能24小时监测超限运输行为。”执法人员介绍道。

  为打造智慧高速体系,全省高速路政执法系统积极借助科技力量,推动数字赋能,抢抓AI技术热潮,引入无人机辅助高速路面巡查,构建无人机高空视角巡航、地面巡逻车、固定监控设备、执法人员徒步巡查的四位一体监测网络,实现空地协同的高效联动。通过公共安全视频系统与“无人机”双系统协同,实现对重点路段的全天候、全方位覆盖。

  同时,全省路政执法系统实现跨区域执法信息共享、跨部门协同治理及路面精准检查,并对货物装载企业溯源追查,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全链条打击“百吨王”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

  利用无人机快速巡查公路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通过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掌握公路运行状态;借助非现场检测技术有效打击超限超载行为……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让公众对路政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路政管理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