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4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甘肃省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我省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到1.78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47件;新增商标注册量2.8万件,有效注册量累计达到23.04万件,同比增长11.74%,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理标志商标总数达178件,持续领跑西北五省;新增质押专利668件,金额6.37亿元,同比增长13.3%;专利转让次数首次破万,在西部12个省份中位列第五。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始终把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扎实推动知识产权助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构筑具有甘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甘肃省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比例高达71.2%,位居全国首位;企业专利侵权比例仅为1.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资源活力与协同保护成效明显。
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全面提升
我省始终将法治建设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石,持续夯实知识产权法治根基。目前,《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已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列入2025年立法计划。兰州市安宁区、白银市白银区、张掖市甘州区、定西市安定区等4个区域已入选首批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同时,深入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截至2023年底存量有效专利的盘点任务,盘点进度100%。积极指导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完成1.37万件存量专利盘点,其中1.2万件登记入库,为专利转化运用奠定坚实基础。我省1749家中小企业登录盘活系统,积极参与专利转化实践,19件产品通过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实现产值17.9亿元,专利转让、许可市场活力迸发,转让10257次,许可325次,分别是2023年的3倍和2.85倍,成功承办国家西北地区专利转化运用对接活动、搭建起知识产权供需对接桥梁,充分展示了甘肃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果。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档升级
全力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成“甘肃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业务,实现知识产权业务“一窗通办”,大幅提升办事效率与服务体验。成立省知识产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引领全省知识产权服务规范化发展,新建13家商标品牌指导站,累计达46家,服务网络不断向基层延伸。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推进“专利预审服务工作站”建设,2024年新增创新主体备案432家,受理专利预审案件2822件,为知识产权快速审查、高效转化提供了优质服务保障。
甘肃特色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2024年,15个甘肃品牌入围中国品牌评价活动,入围数量创历史新高,品牌经济效应逐步显现。全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892家,覆盖率52.17%。其中,武都花椒、民勤羊肉入选全国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甘谷辣椒入选全国第二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秦安蜜桃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定西马铃薯、阳关葡萄等5个地理标志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行动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汇编》,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在国际市场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此外,精心培育打造“甘味”“文县天镜”“静宁苹果”“兰州百合”等一批特色区域商标和地理标志品牌,以品牌赋能产业,有力带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