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7月25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我省聚焦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围绕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了一批黄河流域水源涵养、生态修复、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项目。自黄河战略实施以来,累计争取国家下达黄河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31.5亿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48.4亿元,省级配套5.5亿元,支持兰州市城区雨污水管道分流工程、玛曲县湿地保护与修复、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等一批项目实施。
五年来,我省全面推进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重点工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甘南黄河上游天然草原植被盖度达到97%,玛曲段年均向黄河补水88.8亿立方米,甘南以不足黄河流域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近20%的水资源,“黄河蓄水池”作用进一步凸显;黄河流域累计新建各类淤地坝249座,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225条,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达到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社会深度节水控水,黄河流域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9年分别下降30%和54%,水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沿线市县累计建设(改造)污水管网2738公里,34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实现在线联网,58座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加快推进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和河西走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省新能源装机量突破57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超过60%,占比居全国第二;陇电外送区域扩大到25个省份,每年外送电量超过52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到一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靓丽。
五年来,我省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甘肃简牍博物馆建成开馆,《四库全书》文献数字化工作全面完成,庆阳南佐遗址入选“中国社科院考古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要建设内容F901对外试开放,省博物馆扩建工程加快实施;文旅部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落户兰州大学。加快文旅融合发展,高质量举办敦煌文博会,挖掘发布黄河文化8大主题40条旅游线路。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甘南州扎尕那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临夏地质公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甘肃黄河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