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何明霞
王建庆)7月25日,2024年全省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武威召开,会上通报了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示范创建情况,十年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目标,加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全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十年奋斗,阡陌通途,陇原大地实现了产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农村因路而美。
全省农村路网畅通城乡
十年来,全省累计投入939亿元,建成乡镇建制村通畅工程4.5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7.7万公里,建成自然村组道路6.2万公里,改造危桥875座,实施安防工程9.8万公里。2017年,提前3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2019年,提前一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2020年开始,启动了连续三年每年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的民生工程。截至2023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6万公里,自然村组路9.9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达91%,961个乡镇实现通三级路,基本建成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
养护管理水平再上台阶
十年来,秉持制度先行、机制革新、技术创新的理念,致力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质增效。制度体系加快建立。颁布实施《甘肃省公路条例》《甘肃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30多项制度,设立各级路长1.85万名,不断推动农村公路管理精细化规范化。落实县级政府养护主体职责,发挥乡镇村社积极性,市县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66.33亿元,公益性岗位护路员稳定在3.4万人,确保“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管养机制更趋健全。坚持“小修保养日常化、大修提质定期化、应急抢修及时化”,做到“有路必养、养路必优”,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中等路率88%,累计打造陇原“最美农村路”32条。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因地制宜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黄土固化、废旧材料循环利用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全面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累计赔付资金3.12亿元。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34个市县建成农村公路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全省农村公路路面自动化检测比例达63%。
客货邮融合蓬勃发展
十年来,坚持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货运“畅其流、稳其行”,积极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坚持以农村客运班线为主,城乡公交、定制客运、预约响应等为补充,全省累计开通农村客运线路3726条,定制客运线路91条,运营车辆1.3万余辆。建成村级寄递综合服务站1.6万个,形成了“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经营规范、集约高效”的农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打通“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的双向运输服务,全省建成9个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291条客货邮融合线路、918个客货邮综合服务站点,皋兰县、榆中县、临泽县创建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
十年来,坚持农村公路服务产业、致富农民、扮靓农村,建成农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3343公里。坚持助推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一大批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为“甘味”品牌。积极发展农村路衍经济,沿路兴起武威“摘星小镇”、和政“星语云端”等热门旅游打卡地。以路为载体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就业,增加收入。着力打造靓丽风景廊道,敦煌市鸣沙山景观大道等旅游公路获得国家级荣誉,成为全国“明星路”。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