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好农村路”激活旅游“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4-07-26 10:12:38     来源:法治甘肃网

  公路通,百业兴。交通方便了,受益的还有旅游业。为了进一步强化“四好农村路”融合服务功能,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交通运输厅紧密协作配合,全面推进全省旅游交通网建设和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共同推动“四好农村路”与旅游景区及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着力强化政策引导

  联合省交通厅印发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交旅融合发展进行总体部署,加快建设旅游公路,全力打造“快进”“慢游”交通网络;统筹推进省内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让很多“养在深闺”的美丽村庄变成了“主客共享”的旅游目的地和网红村。

着力助推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乡村路衍经济,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60条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乡村旅游示范县21个、样板村200个;打造了甘南扎尕那、陇南花桥、白银水川等5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数量居全国第7;创建甲乙级民宿11个,数量居全国第2;建成农家乐2.2万家,发展全域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进一步夯实。2023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3亿人次,旅游收入481.93亿元,同比增长70.7%和81.5%。今年上半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45.37万人次,旅游收入226.03亿元,同比增长11.67%和18.44%,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重要渠道。

着力促进交旅融合

  根据交通条件,发展景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通道景观型、产业依托型、乡村休闲型、历史村落型、创意主导型等7种类型乡村旅游。着力打造特色旅游风景廊道,临夏州286公里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串联4个县28个乡镇20余个景区景点,被誉为旅游风情长廊上的“最美天路”,与张掖丹霞景区低空旅游产品一起被评为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典型案例;合作到冶力关景区“合冶公路”全长101公里,集草原、山地、森林、峡谷为一体,让广大游客沉浸式感受“路在山中绕,人在景中游”,成为乡村旅游风景廊道的典型代表。

  将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串联起更多公路沿线乡村的山水风光、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形成独具甘肃特色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打造武威天祝三峡生态游、陇南文县白马风情游、甘南夏河草原自驾游等乡村旅游廊道,构建“一业带动、多业支撑、跨界融合、联动发展”的交旅融合新格局。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加强与省交通厅的沟通衔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强化农村公路对乡村旅游的支撑带动作用,以乡村旅游拓展提升、晋等升级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何明霞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