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陇南市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5222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9891公里,改造危旧桥梁227座,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533公里,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坚持政府主导 建设助推群众致富路
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采取“省上补一点、部门调一点、财政筹一点、群众投一点”的办法,先后整合投入各类项目建设资金138.9亿元,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与2013年相比,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536元增长到10854元,增长207%。
坚持交旅融合 建设引领乡村旅游幸福路
结合区域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深入推进“美丽乡村路”建设,先后投入各类资金1.6亿元,利用公路沿线空地,就地取材,顺势造景,精心打造小节点、小景观1975处,美化亮化路域环境7693公里,发展带动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点,助推了乡村旅游热潮。与2013年相比,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由614.4万人次增长到3640.2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8.6亿元增长到187.5亿元,分别增长了492.5%、555.3%,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坚持交邮融合 建设畅通农村运输连心路
按照“人享其行、货畅其流、路尽其用”目标,推动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鼓励引导客运企业发展农村“微公交”,开展公交、农村客运带货,着力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创建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1个、公交化改造线路28条、示范线路56条、示范点58个,建成村级寄递综合服务站3167个,实现了乡镇寄递服务网点和建制村通邮全覆盖。
坚持交农融合 建设支撑产业壮大振兴之路
推进“四好农村路”向产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培育基地、群众田间地头延伸,带动了全市油橄榄、花椒、中药材、核桃等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助推了农村群众增收致富。与2013年相比,2023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53.3亿元增长到117.9亿元,增长121.2%,实现了路畅业兴。
坚持交数融合 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智慧之路
聚焦“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要求,积极探索智慧交通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一张网”信息数据“智慧交通”综合平台,利用物联网、卫星定位等技术,对全市公路交通信息进行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实现了建设监管全程化、管理精细化、养护数字化、运营智能化、服务信息化,为农村公路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何明霞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