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生态环保行】筑牢法治屏障 共守绿水青山 ——崇信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依法治理

发布时间:2024-06-07 10:23:20     来源:法治甘肃网

  6月4日,“共赴绿色之约——2024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崇信县。记者看到,这里群山叠翠,水韵清凉,蓝天碧水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绿水青山的壮美画卷。

  近年来,崇信县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依法治理工作,严格落实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工作机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用法治力量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如今,穿过中心城区的汭河,河水清幽,碧波荡漾,百鸟翔集。

(AqEY环保行 配图)筑牢法治屏障 共(32555907)-20240607102840

崇信县汭河绿水荡漾。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摄

  为让广大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10年来,崇信县聚焦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关停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99台,县城餐饮服务门店清洁能源改造实现全覆盖,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连续四年达到91%以上,依法关停采砂采石企业34户。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30个,建成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96以上。

  “全面实行一河一策和一河一档,将境内3条河流、80条沟道和2座湖库全部纳入保护范畴,安排40名河湖长采取‘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模式,深入重点河流、沟道开展督查5000余次。”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崇信分局副局长袁建新介绍说。

  崇信县建立“河长+巡查员+保洁员”“党建+河湖长制”等协作机制,推动河湖问题整治由“主动脉(主河流)”向“毛细血管(小沟道)”延伸。同时,在重点水域河段建成河道立体监控设施61处,采取无人机巡检、智慧水务在线抽检、巡河APP周期覆盖巡查等措施,开展巡查巡视1200余次,实现防洪、治污、水生态监管智能化、精准化。2023年7月,汭河崇信县城段被命名为甘肃省美丽幸福河湖。

司法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崇信县检察院锚定“ 守护绿水青山、筑牢检察屏障”这一目标,建立“刑事+公益诉讼+案管”内设机构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线索移送机制,明确“一查二核三追踪”办案模式。崇信县检察院与县河长办、水务局研究制定《案件线索移送及协作配合机制》,联合印发《涉河湖违法行为举报办法》;与县公安局、县林长制办公室共同印发《关于建立“林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同时,该院紧盯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线索和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持续跟进监督。

  崇信县不断深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形成了“司法惩戒”与“生态修复”并重,“矛盾调解”与“司法裁决”择优,“打击防范”与“教育督导”并行的司法模式,为绿水青山提供了法治保障。

  为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崇信县人民法院更加注重保护与修复,让山复青、水复绿,把美好的环境交还到人民群众手中。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