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党的二十大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出全面部署,我省各级人大常委会紧扣职责定位,积极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今日起,本报开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甘肃实践”专栏,宣传报道全省各地人大常委会的实践创新、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敬请关注。
代表真正“沉下去” 民意更好“聚起来”
——永登城关镇走出人大代表工作新路径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萍
人大代表工作站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阵地,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前线。今年以来,永登县城关镇人大优化平台载体,推动形成了以镇级代表之家为辐射、社区工作站为支撑、专业特色代表工作室为补充、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的“家+站+室+群众”的示范网络,让代表真正“沉下去”、民意更好“聚起来”,聚力解决广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出了一条务实有效的人大代表工作新路径。
优化平台载体
打造民意传递“直通车”
“我们小区属于老旧小区,能不能把我们也纳入老旧楼院改造的范围内……”11月24日上午,城关镇西街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内,镇人大代表、社区代表工作站联络员冯婧接待了一批前来反映问题的群众。
每月固定一天,冯婧都要在西街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驻站”。小区下水道水管破裂、巷道内路灯不亮、家里暖气温度不达标……翻开厚厚的人大代表接访日登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群众身边事和办理结果。
记者了解到,为有效破解城关镇11个代表工作站空间狭小、设施简陋等问题,城关镇人大坚持“建在基层、覆盖选区、方便联系”原则,通过一室多用、共建共享等方式,迭代升级代表工作站,让群众在家门口“说话有地方、诉求有回应、问题能解决”。
“水压太小,家中的水经常断流”“水表都是单位和居民共用的,为什么水费由居民承担”……10月20日,冯婧和省引大家属院相关负责人及十几个居民在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就居民住宅楼与单位供水问题畅所欲言,协商解决方案,并依托社区网格,扎实开展“上门服务”活动,逐户走访了解情况,解答对改造流程、费用、进度等方面的疑问,为每户安装了独立的电子水表,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问题。
今年以来,城关镇人大围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物业管理、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主题调研与视察,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共征集代表建议90条,办结88件,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11月24日,城关镇人大代表、社区代表工作站联络员在接待着前来反映问题的群众。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萍 摄
聚焦急难愁盼
当好民生诉求“代言人”
“要不是人大代表协调解决,恐怕这个冬天真的就不好过了”“我们选出来的代表真是为我们办了实事”……9月26日,永登县西街社区居民遇到的供暖难题得到协商解决,居民代表将锦旗送到了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纷纷表达内心的感谢。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并没有将该问题放任不管,只有真正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而不是以答复代替解决问题。”西街社区党委书记、人大代表工作站站长马英介绍说,针对居民供暖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及时召集楼院居民代表、供热部门工作人员召开议事会,共同协商、民主议事,推动了问题的解决,真正让“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
城关镇人大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急事难题,坚持把“智慧人大”理念融入代表履职的过程中,依托“小兰帮办”公众诉求办理平台,打造了“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模式。今年以来,共收集意见建议540条,代表在线答复解决136条。同时,为实现代表、群众“双向互联”更便捷、更高效,在各村(社区)建起了“常来常往”微信群,保障人大工作“总在线”、代表履职“满格电”。
推进基层治理
打造共建共治“共同体”
记者了解到,城关镇人大先后制定了“接待登记、调查了解、建立方案、督查督办、民意测评、回访巩固”的代表“六步工作法”及“代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动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同体”。
“清明节、中元节,县城滨河路健身步道、大街小巷,处处烧纸祭祀、纸灰飞扬,今天我们坐下来就把这件事商量解决一下。”9月,新城区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开展了一场关于“文明祭奠•平安祭扫”的讨论,参加讨论的不仅有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还有县民政局、县应急局等多个部门,经过讨论形成了解决方案,并发布了《通告》,在县城内设置202个祭祀炉,设立226个文明祭祀点,营造了文明祭祀新风尚。
“春耕在即,建议加快水渠维修工作,满足春耕生产用水……”在城关镇高家湾村人大代表工作站,一条条选民心声和办理情况张贴在墙上,对群众意见建议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妥善解决一个销号一个,方便群众实时了解办理进度。
“建议设置共享车位,缓解停车压力……”城关镇南街村人大代表工作站在县交通局、县交警队等各方合力牵引下,探索制定“停车规约”,目前正在建设4处大型“智慧”停车场,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做法,城关镇人大探索建立了“挂单销号”制度,既推动问题真正解决,又确保群众全过程参与。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