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4件涉水案例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3-03-23 18:08:57     来源:法治甘肃网

4件涉水案例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

我省检察机关有效构建依法治水共赢新格局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维琴 实习生 王春艳 钟璐鑫)3月22日,记者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不断加强水利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有效构建依法治水双赢多赢共赢格局。

担起监督责任

全省检察机关贯彻落实“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将“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作为全省检察机关服务中心大局的重点工作之一扎实推进,将检察公益诉讼纳入全省“河长制”工作内容。先后部署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保护母亲河”等专项监督,聚焦黑臭水体、河湖“四乱”和水资源管理、生产生活污水直排等水生态突出问题,依法能动履职,充分运用检察建议、磋商、提起诉讼等多种监督手段,积极办理了一批有影响的公益诉讼案件。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902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868件,起诉21件。通过办案,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1.6万亩,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530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1800亩,关停和整治污染企业110家,督促收回水资源费、采砂管理费等1010万元,4件涉水案例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  

增强监督刚性

全省检察机关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整体高效、有力攻坚的办案格局。通过省院督办、市级院领办、县级院主办,有效整合三级院办案资源,破难攻坚。省检察院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对重大案件全面统筹、有力协调,多次与省水利厅等其他省直部门对接黄河干流岸线趸船治理、黄河源头污水治理、洮河流域污水直排、河道非法采砂、网箱养殖等问题线索调查工作,加大工作指导,有效破除了办案阻力。

去年,各地检察机关共邀请46名水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担任特约检察官助理参与办案,共有39名水行政执法领域专业人士以人民监督员身份参与案件质量评查和检察听证,为检察机关依法规范办案提供专业意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进、打击与修复并重、预防与宣传并举的工作理念,探索“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新模式,积极督促侵权行为人通过消除污染、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替代性修复等方式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环境,9个市(州)检察机关与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审判机关等共建了生态修复基地,促进受损生态环境得到及时修复治理。

构建共治格局

全省检察机关与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沟通协作,探索建立全流域河湖环境治理与检察监督协作协同工作机制,各地检察机关累计接收行政机关移送的涉水领域案件线索500余件。省检察院与黄委会上中游局、省水利厅等五部门联合推动形成“流域管理+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依法治河管水新模式。推动建立重要江河湖泊跨省界,及省内跨界断面水功能区跨行政区划管辖协作机制。与四川省检察院建立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跨省际区划协作意见,解决线索移送、案件管辖、法律适用等方面的问题。与青海等地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对接,协同推进若尔盖—甘南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黄河上游甘青川水源涵养区司法共护协作。建立公益诉讼志愿者和公益观察员制度,选聘具有生态环保、水利执法等专业知识人员190余人担任公益观察员,增强了专业借助力量。

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丁霞敏表示,下一步,全省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与省水利厅的务实协作,合力推动提升新时代治水管水现代化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检察力量。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