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双减” 推进综合改革 ——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交出满意答卷

发布时间:2023-02-21 13:43:57     来源:法治甘肃网

2022年以来,全省教育工作巩固拓展“双减”、推进综合改革、实施科技创新、打造“技能甘肃”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交出了满意答卷。

我省全面细化实化立德树人的工作举措,着力巩固拓展“双减”工作成效,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全省中小学生学科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国家平台监管,中央和省委确定的“双减”年度目标如期完成,推动全省20个县市区成为教育部第二批课后服务信息化试点。注重教材在育人上的主要载体作用,出台实施全省教材建设规划方案和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材管理细则,大中小一体化教材建设体系基本形成。组织完成对大中小学教材、教辅和中小学校园课外读物的排查整改。民族地区使用国家统编三科教材成效更加巩固。

我省秉持守正创新、系统深化的理念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建立覆盖全学段的教育评价体系,启动新一轮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围绕破“五唯”,推动省属高校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存量+竞争增量”的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分配方式,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出台教育督导问责实施细则、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率先在全国实现高校对口支援全覆盖。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

强化服务战略科研科技力量建设,2022年全省高校立项国家自然和社科基金项目数、省哲社项目分别占全省总数的67%、93.7%、84.8%。设立甘肃省校企共生融合发展创新港,首批建设12个高校产业研究院,形成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合作新局面。

奔着融通融合、增值赋能的目标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横向融通,启动高中阶段教育职普融通试点,29所普通高中试点中职班、43所中职学校试点高中班,鼓励普通本科学校试办职业本科专业。实现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形成独具甘肃特色的“职教高考”制度,为不同生源类型的中、高职学生打通了上升通道。推动67个县(市、区)构建职业教育“一县一校一中心”发展格局。围绕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推进职业教育“一园三群”建设(以新区职教园区为中心,组建黄河流域、河西走廊和陇东南三大职教集群)。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首批建设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3个、试点企业55家。

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平衡的思想促进教育公平,出台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县域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城镇公办园扩容工程,支持各地新建改扩建城镇公办幼儿园60所、新增公办园位1.6万个。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集团化办学团体372个、城乡共同体办学团体571个,全省24个城区新增学位2.57万个,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纵深推进。省级示范和特色实验校占普通高中的43.5%。为3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制定政策举措“工具包”。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局面基本形成。

围绕优先发展、强基固本的战略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省属高校引才超过500人,11所高校新增42个硕博学位授权点。高校绩效工资“四下放”政策落实有效,甘肃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良好,进一步规范和放宽了大中小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教师获得感显著增强。加快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推进“互联网+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我省被确定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第二批试点省份,“互联网+支教”上课学生数达到29.58万人次。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加大,甘肃教育支出连续7年为全省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

我省以部省联合打造“技能甘肃”为牵引,在全国率先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实施省级“双高计划”“优质中职”项目,统筹资源组建2所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独立学院转设“清零”省份,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两年激励表扬甘肃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以振兴高等教育为新使命,抢抓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历史机遇,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发布高校新文科建设“十项行动”,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2个,争取国家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在甘肃落地,打开了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