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枣园法庭:守护绿水青山 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时间:2024-08-18 10:08:33     来源:法治甘肃网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市共有革命旧址445处、革命类纪念馆30座,馆藏革命文物43673件,革命文物类型齐全、数量众多。

  如何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立足职能保护好、传承好红色文物,也是宝塔区人民法院枣园法庭法官干警面临的重要问题。

  8月16日,“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沿黄九省区法治媒体大型全媒体行进式报道陕西段采访团走进枣园法庭,采访报道法庭环境资源审判和文物保护工作等情况。

  2023年3月29日,陕西省首个革命文物保护巡回法庭——宝塔区人民法院革命文物保护巡回法庭在枣园法庭挂牌。标志着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及文化和革命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有了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革命文物保护巡回法庭集“立审执”于一体,依法审理因革命旧址、革命文物保护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该法庭通过优先适用简易程序和小额速裁程序,对革命文物保护纠纷实现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就地执行。同时,该法庭通过联席会议制度,与文物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联动构建大调解格局,形成全覆盖、全天候、多元化调处矛盾纠纷机制。

(WQEY行万里黄河 配图)枣园法庭:守(34393384)-20240818100953

法官向采访团介绍“马锡五审判方式”。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摄

  “枣园法庭与枣园革命旧址一墙之隔,与‘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只有200米的距离。”枣园法庭法官杨慧琴介绍,“在司法调研中,我们发现有违法在革命文物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的问题,还有违法修缮、迁移、拆除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问题,以及危害革命文物安全,改变革命文物用途,破坏烈士纪念设施等问题。”

  为此,枣园法庭建立起环境资源司法养护、革命文物保护常态化宣传机制,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动法治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教育引导公众关注环境资源与文物保护问题,巩固生态文明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养护环境、保护文物的自觉性,通过巡回审判,努力营造环境资源司法养护、革命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此前,在“为人民服务”讲话台附近有一条水渠,年久失修。枣园革命旧址管理部门决定 对水渠进行修缮,但枣园村的村民担心修缮水渠会占用公共土地。

  枣园法庭法官与村民进行了沟通,在打消村民顾虑的同时,还为村民讲解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细致沟通,村民的顾虑不仅消除了,还主动帮忙修缮水渠。

  一年多来,革命文物保护巡回法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辖区内革命旧址文物为依托,做好“点对点”法律支持,在寻找革命旧址文物、保护革命旧址文物、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等方面主动提供司法服务保障,严厉打击破坏革命旧址等犯罪行为,促进相关矛盾纠纷化解,推动革命旧址文物保护利用。

  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薪火相传,到黄土高原换“绿”衣,再现“陕北好江南”,红色文化依然是延安最亮的底色,枣园法庭也会继续传承延安精神,守护绿水青山,赓续红色血脉,开拓创新,不负使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见习记者 胡庭瑞)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