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党群连心“一家亲”——延安市宝塔区南市街道办南桥社区打造基层治理品牌

发布时间:2024-08-18 10:04:32     来源:法治甘肃网

  道路硬化了、公厕建好了、自来水入户了、太阳能路灯安上了、居民休闲娱乐也有小广场了……身边环境的点滴变化,让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居民喜笑颜开。

  8月16日,“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沿黄九省区法治媒体大型全媒体行进式报道陕西段采访团来到延安市宝塔区南市街道办南桥社区,了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经验成效。

  “以前这里土路凹凸不平,杂草丛生,杂物随意堆放。现在路面大变样,水泥路代替了土路,过去堆放杂物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口袋公园。”说起身边环境的变化,宝塔区南市街道高家原则沟居民杜琳高兴得合不拢嘴。

  宝塔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域内沟壑纵横,山体沟道分布广、数量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山体沟道基础设施差,居民吃水难、出行难、如厕难等问题,一度成为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短板,更是老百姓迫切希望解决的民生事项。

  近年来,宝塔区南市街道南桥社区党总支强化党建引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注重发挥社区“大党委”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用,着力把“党建+文化”模式融入社区治理之中,优化提升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党群连心“一家亲”的幸福“桥家园”。

(EQY行万里黄河 配图)党群连心“一家(34393189)-20240818100650

社区工作人员热心服务群众。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摄

  织密组织覆盖“一张网”。全面推行“大党委”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契约化”共建,与“大党委”成员单位签订共建协议55份,形成需求清单10个、资源清单12个、项目清单13个,解决文明创建、防汛救灾、帮扶救困、人居环境改善等群众关切问题35个。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建成小区党支部15个、楼栋党小组23个,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端。深化“在职党员进小区”,提升社区调配辖区人员、资源的能力,建起社区、部门、群众之间沟通、协作、互助的桥梁,打造“桥家园”党建品牌,形成上下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下好社区治理“一盘棋”。深化“网格+”管理模式,开展“网格+党小组”“网格+楼栋长”“网格+单元长”“网格+居民”的服务模式,做到“即时答”“立刻改”,提高办事效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消除隐患为先、保障基础为主、改善环境为标、部门联动为要、党建引领为基”的措施,成立项目专班,组建村社联合党支部,精细划分网格4个,推选党员中心户4名,扎实推进高家原则山体沟道治理。截至目前,已硬化道路1.4公里,加固维修高边坡滑塌地段8处,新建“口袋公园”1处,修建公厕3座 ,安装路灯、监控141个,实施给水、雨水、污水管网铺设,让山体居民享受到送到家门口的实惠。加强平安社区建设,完善“两说一联”调解、公共法律服务和“三库”建设,对重点事项、重点人群建立台账,包联到人,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重点解决了高家花园更换物业、体改委小区管理混乱、国有资产小区围墙遮挡采光等10起遗留的重难点问题,得到居民一致好评。

  打好优质服务“一套拳”。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六园”部室,撬动辖区资源,打造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免费向居民开设书法、绘画等8门课程。壮大“360帮帮团”志愿服务队,为居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志愿服务。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通过亮承诺、见行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号、责任区,组建志愿者服务队5支,形成“360帮帮团”“板凳议事”等服务载体。组织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44个,开展免费理发、送蛋糕、大气污染治理宣传等活动26次,有效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见习记者 胡庭瑞)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