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银川公安:打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4-07-12 11:30:34     来源:法治甘肃网

“现在的黄河沿岸美如画,30年前,这里的河岸边还是一片沙地,乱倒垃圾、非法捕鱼、盗猎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今,经过公安机关与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62岁的杜殿师从小在黄河苏银段河边长大,今昔对比,他发出如此感慨。

7月11日下午,“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黄河流域九省区法治媒体大型全媒体行进式报道”采访团来到宁夏银川苏银产业园区黄河段长城护林巡河观察点,采访银川市公安局立体化保护母亲河的经验做法。

(WAqEY行走万里黄河 配图1)银川公(33449749)-20240712113631

7月11日,宁夏苏银公安长河派出所民警向采访团记者介绍守护黄河生态的工作情况。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摄

在黄河流域苏银段,只见两辆警车在不停地巡逻,几架无人机升空拍摄作业。与此同时,由派出所民辅警、辖区企业义警组成的巡防队穿梭于林地之中,两只警犬配合巡防。

环境就是民生,绿水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银川市公安局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坚持全警动员、协同联动、打防结合、治建并举,全力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

“水陆空”立体化智慧巡防精准打击

今年29岁的苏泽翾,是银川市公安局苏银公安分局特警大队辅警。从警8年的他,于2022年学会了一项新技能,配上了“千里眼”。

(WAqEY行走万里黄河 配图2)银川公(33449751)-20240712113812

7月11日,宁夏苏银公安长河派出所民警向采访团记者展示救援及巡查装备。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摄

给基层警务人员配备无人机,是苏银公安分局对黄河禁捕工作出的新招之一。

苏泽翾说,黄河禁渔期内电鱼、捕鱼明令禁止,“一人多竿”也不允许。以前,为了防止非法捕捞,他和同事们在黄河边上几乎“跑断了腿”,但仍顾不过来。一是人手少,二是盲区多,加之一些河道、湿地地形复杂,总有偷捕行为令人防不胜防。

光靠“人治”不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套“智慧巡防”系统应运而生。苏银公安分局在整合黄河流域森林防火系统的基础上,成立黄河流域银川段生态保护领域第一家“警企共建工作站”,将黄河流域苏银段9处高清摄像头接入视频监控平台,实时将采集数据和监控画面传送至分局指挥中心。

在空中,无人机沿河巡飞。什么人驾车到了河边、哪些人带着工具进入视野……画面实时传输到掌握无人机技术的民辅警手机上,偷捕者无处遁形,实现“无盲区”监管。

光盯“岸上”还不够,还要看好“水上”。2022年,苏银公安分局与辖区某企业开展警企协作,由企业不定期派出3艘船只在辖区开展水上巡逻。打击非法捕捞的同时,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处置。 

“‘水陆空’齐发力,重点水域实现全覆盖、全方位、全时段防控,原来需15个小时巡完的堤段,现在只需要3个小时。”银川市公安局环保分局党委委员、环保大队大队长李慧涛说,借助高科技手段,实现精准预防和打击,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能力和水平。

584名生态警长守护绿水青山

“偷钓的少了,非法偷猎的更少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了鸟类天堂,冬天栖息越冬的鸟儿有几万只,珍稀鸟类比过去多了十几种。”苏银公安分局长河派出所教导员苏林指着不远处的水鸟说,“别看它们个头小,对生态环境和水质要求却很高。前几年,非法占地、捕鱼、挖矿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方面是因为部分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在防范治理方面经验欠缺,治理不够系统彻底。”

(WAqEY行走万里黄河 配图3)银川公(33449752)-20240712113903

7月11日,宁夏苏银公安义警队车巡、步巡、犬巡相结合,守护黄河生态。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摄

 近年来,银川公安全面推行“林长+生态警长”“河湖警长”工作机制,按照“策应林长、属地管辖、分级设立、逐级负责”原则,各分县局牵头建立健全全市四级生态警长体系,在银川河道加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警长公示牌”及“河湖警长公示牌”311处,明确生态警长工作职责和运行模式。目前,全市共有584名生态警长活跃在绿水青山间。

在此基础上,银川公安机关积极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新路径,与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等部门,以及辖区企业、志愿者共同组建了“生态110”联勤执法办公室,坚决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政治责任,打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

近年来,银川市公安局先后开展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各类专项行动,先后侦办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36起,查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0条(只),查获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制品普氏原羚角、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制品黑颈龟壳制作的龟角琴2把,查获象牙制品56件,疑似珍贵、濒危野生植物制品230余个,核查公安部交办涉案线索13条,区公安厅督办的涉林地案件线索32条,线索核查率100%。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马志国)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