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织密黄河生态执法司法保护网

发布时间:2024-06-28 12:19:53     来源:法治甘肃网

若尔盖县公安局“草原星”法治宣传服务队在黄河岸边巡逻,查看有无盗采砂石、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发生。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近年来,四川着眼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立足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实际,主动融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不断织密黄河生态执法司法保护网,守护滔滔黄河奔涌东流。

6月24日至27日,黄河流域9省区法治媒体采访组来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等地,通过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式报道,全面展现四川勇担上游责任、力保“清水出川”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四川故事,奏响法治保护黄河的壮丽乐章。

有法可依 筑牢生态长廊

每到防汛关键期,若尔盖县检察院“鹤翔兰萨·九曲清”公益诉讼团队总是一趟趟到黄河岸边巡河。“现在有了黄河保护法作为保障,我们在工作中有法可依,给群众宣传守护黄河更加有理有据。”若尔盖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彭措告诉采访组记者。

2023年4月,黄河保护法施行,标志着黄河治理保护工作迈入法治化新阶段,对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3月13日,一场雪后,首批4只黑颈鹤飞抵若尔盖县花湖湿地。4月初,彭措在黄河边的巡护路上看到了这4只黑颈鹤。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长和繁殖在高原的鹤,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每当遇见黑颈鹤,彭措和当地管护员都会异常兴奋:“我们会有很大的收获感,觉得所有的工作都很值得,保护九曲黄河走上了从‘无法可循’到‘有法可依、循法而治’的良性轨道。”

若尔盖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社工部部长索郎周对记者说:“若尔盖县委政法委深入贯彻党中央、四川省、阿坝州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深耕‘四圈四同’、新型警务、‘鹤翔兰萨·九曲清’公益诉讼等品牌建设,始终保持对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为确保黄河出川一河清水向东流贡献政法力量。”

坚守责任 守护生态安全

从空中俯瞰,若尔盖县包座牧场远牧点牛羊成群,景色秀美。这里,是牧民丁则泽仁从小生活的地方。“我们若尔盖不少草场的草皮下面都是泥炭,我们当地人也叫草煤。”丁则泽仁说,草场被破坏,对于以放牧为生的牧民来说,是天大的事。

“这个地方就是当时盗挖泥炭案件的案发现场。”6月25日清晨,若尔盖县法院法官李桃站在若尔盖县包座牧场远牧点草场边向记者介绍道。

泥炭属于非金属矿产资源,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也是若尔盖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固碳蓄水、释氧净化、调节区域气候、防治土壤侵蚀等作用,也是极其优质的育苗养花土壤。因此,几乎毫无成本又极具市场需求的泥炭被利欲熏心的不法人员盯上了。

在若尔盖县擅自采挖泥炭的事情,杨某以为没有人知道。2021年11月至12月,杨某、扎某等6人在若尔盖县(包座乡嘎子村远牧场)、红原县(色地镇哈柯牧道夏日龙、甲生龙洼)沼泽湿地范围内,分三次擅自采挖泥炭共计1614.65立方米并非法出售获利,价值79万余元。

“经法院审理,杨某等6人违反矿产资源法律规定,擅自进入若尔盖、红原高原高寒沼泽湿地盗采泥炭,谋取非法利益,均构成非法采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至拘役3个月不等,并处罚金10万元至2万元不等,追缴违法所得。”李桃说。

这起四川省首例非法盗挖泥炭刑事案件,有力守护了雪域高原生态安全,最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黄河保护法施行一年来,四川沿黄五县法院勇担上游责任,共审结环境资源刑事案件14件、民事案件2件、公益诉讼案件5件。

若尔盖县检察院“鹤翔兰萨·九曲清”公益诉讼团队在麦溪乡开展法治宣传。

生态优先 保护“蓄水池”

5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冰雪尚未消融,在红原县法院已经工作了14年的程晓莉,正和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跟进督促盗伐林木的被告人罗某补种云杉。

“被告人罗某在无任何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在红原县刷经寺镇加当沟林区内盗伐高山柏17株,经鉴定,盗伐的林木活立木蓄积量为3.464立方米。红原县检察院向红原县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被告人罗某补种云杉85株并确保其成活,目的是以‘补植复绿’来恢复植被原状、消除环境损害后果、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程晓莉说。

惩罚不是最终目的,通过司法裁判让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及时得到保护与修复才是关键。

若尔盖湿地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使其成为黄河上游的“蓄水池”。但是,近年来,在巴西、包座两个乡镇的远牧点却存在非法盗采泥炭资源现象,经测量,损毁面积达10余亩,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

2022年3月,若尔盖县检察院“鹤翔兰萨·九曲清”办案团队依据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在组织开展泥炭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中,先后10余次深入盗采现场调查、测绘,固定证据后迅速立案,并向县自然资源局发出检察建议。

收到检察建议后,若尔盖县自然资源局迅速行动,加强巡查力度,强化监管措施,对五处盗采点进行了填埋、覆土、种草,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受损生态。同时,会同公安局、林草局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使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及时有效保护。

若尔盖县司法局法治宣讲小分队深入红星镇和麦溪乡边界接合部虫草采挖集中点,开展虫草采挖主题法治宣讲活动。

深入牧区 传递法治声音

“‘草原星’法治宣传服务队的‘年朵巴’(藏语,意为‘警察’)快要到了,乡亲们快来我家帐篷听宣讲!”5月27日,白河牧场的牧民多吉仁青在村里的微信群发消息说。

若尔盖县的面积达1.03万平方公里,为了让身处远牧点又不懂汉语的牧民群众学法用法,2020年10月,若尔盖县公安局抽调40名懂法律、通藏语的民警组建“草原星”法治宣传服务队,扛着旗、骑着马,分组轮流深入牧区开展普法宣讲,让牧民群众听着故事就能学到法律知识。

在若尔盖大草原上,不仅有“草原星”法治宣传服务队,还有若尔盖县司法局组建的马背法治宣讲队。

“马背上的宣讲团来啦!”5月7日,若尔盖县司法局马背法治宣讲小分队深入红星镇和麦溪乡边界接合部虫草采挖集中点,开展虫草采挖主题法治宣讲活动。宣讲队事先精心准备,把湿地保护、黄河保护、环境保护、禁毒等法律法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对面向群众进行讲解,同时耐心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若尔盖县司法局坚持宣传为先、群众参与,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法治宣传融入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创新实施分片分类分时宣传的‘统筹分散式’法治宣传模式,以全面精准法治宣传凝聚起对黄河流域生态法治保护的共识。”若尔盖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正刚说。

协作治理 构建共治格局

近年来,四川司法守护黄河的一系列切实举措相继落地见效。

针对黄河流域四川段生态环境司法需求,四川省高院制定《关于为四川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保障的意见》;2020年7月6日,在若尔盖县召开的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会上,四川省阿坝州、甘肃省甘南州、青海省果洛州的法院、检察院共同签署《黄河上游川甘青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2023年5月23日,甘肃省玛曲县、四川省若尔盖县两地检察机关在四川省若尔盖县检察院举行了黄河流域跨区域司法协作机制签订仪式;2023年8月,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生态司法保护工作推进会上,四川省沿黄五县法院签订了黄河流域(四川片区)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协议,携手促进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四川各级法院积极推动同城协作、部门联动、多元共治,全面构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立体防线。

如今,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原则,四川聚焦重点,全面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高质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司法审判工作,为保持四川省生态环境持续良好贡献法治力量,共同奏响司法保护黄河的壮丽乐章。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