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五”普法实施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司法局创新拓展普法渠道,借助“洮州花儿”文化的独特优势,把法治元素融入“洮州花儿”之中,积极打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花儿普法”品牌,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花儿普法”既活泼又亲民,让各族群众在欣赏“洮州花儿”的同时,耳濡目染接受法治熏陶,达到普法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目的。
“花儿普法”深受群众喜爱
临潭县古称洮州,“洮州花儿”是繁衍生息在洮州地区的汉、回、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创作培育的民间山歌,在当地广为流传。临潭县司法局借助这一独特的文化优势,积极培育“花儿普法”,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临潭县司法局与洮州花儿协会沟通协调,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基层和民间广泛调研,走访花儿专家、传承人和花儿把式,听取他们对“花儿普法”品牌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思路,结合“法律八进”活动,邀请优秀的洮州花儿传承人和花儿把式创作法治花儿歌词,广泛推广、倾情演唱,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同时,与县融媒体中心沟通协调,在电视台开设“花儿说法”专栏,在县、乡、村普法微信群发送法治花儿弹唱视频或音频,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在临潭发布等公众号发布法治花儿图报,在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发布法治花儿演唱作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以“花儿普法”为载体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花儿普法”把法治宣传与文化艺术结合起来,引导各族群众传播法治正能量,增强法治获得感,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好评。
“花儿普法”化解矛盾纠纷
临潭县长川乡塔那村村民委员会朵栋地尼,是长川乡有名的“法律明白人”,也是一名花儿传承唱将。塔那村不少村民属于文盲半文盲,普法工作难度大。朵栋地尼因地制宜,通过“花儿普法”让村民接受法治教育,并以蕴含在“花儿普法”中的法治观念,化解村里的矛盾纠纷。
在一次调解村民张某某对媳妇家暴的纠纷时,朵栋地尼就巧妙地利用花儿给两人进行普法:“园里要种白菜呢,两口子要恩爱呢,打呢骂呢出怪呢,家里带来灾祸呢……”当时参与调解纠纷的众人听着花儿后,连说带笑进行劝解,张某某也认识到自己家暴的行为不对,对媳妇赔礼道歉,顺利解决了纠纷。
近年来,临潭县司法局结合群众身边易发生的婚姻家庭、老人赡养等矛盾纠纷和法治案件,将宪法、民法典、民族团结进步等多方面的法律知识融入花儿歌词中,邀请临潭县花儿传承人倾力演绎和编排,在法治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调解中广泛运用。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金凡裕)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