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石榴花 幸福千万家】凝心聚力筑梦雪域高原 ——天祝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5-24 17:40:09     来源:法治甘肃网

  走在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道路两旁的墙壁上、广场上,甚至学校、政府机关的显眼位置,随处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标语。这些标语犹如一盏盏明灯,指引着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524172908

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永丰村石榴广场。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王辉 摄 

  据天祝县委统战部副部长王以鹏介绍,近年来,天祝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推进主动创稳提质增效,不断健全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凝心聚力筑梦雪域高原、团结奋进建设美丽家园,先后5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传承文化增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们这里牧民群众居住分散,宣传车辆难以到达居住地,宣讲小分队的资料需要马匹驮运,所以群众把宣讲小组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宣讲小分队’。”天祝县大红沟镇红沟寺村党支部书记刘治邦说,宣讲小分队经常走牧场、进藏家,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好声音送到农牧民群众的身边。

  近年来,天祝县创新载体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不断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选聘“红石榴宣讲员” 和“民族团结形象代言人”,运用“马背宣讲”“炕头会”等鲜活有效的形式,线上线下开展宣传教育,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持续增进“五个认同”。全县各级各单位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挖掘整理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创办“第一所红色私塾”、捐献抗美援朝“天祝号战斗机”等23个红色故事,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挖掘、系统整理县域内历史遗迹,申报了藏族民歌(华锐藏族民歌)等4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

微信图片_20240524172902

5月24日,“法润石榴花 幸福千万家”全媒体采访团在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采访。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王辉 摄

依法治理固根基,守护社会稳定平安家园

  坚持依法治理,守护平安家园。近年来,天祝县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全县不断创新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贯彻落实《天祝藏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并根据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使全县民族工作有章可循,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各乡镇积极推广“一条板凳法”“一碗烩菜办丧事”等16种基层治理模式,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结”,维护了全县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互嵌交流促融合,创建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坚持“融”的导向,强化“嵌”的格局,突出“共”的理念……近年来,天祝县深入实施“三项计划”,促进各族人民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

  ——实施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发挥29所“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主阵地作用,与周边市(区、县)签订跨区域交流合作协作协议,组织开展“石榴籽一家亲”手拉手研学和暑期夏令营活动,为青少年架设交往“连心桥”。

  ——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组织开展“一家亲”“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等民族联谊交流,创建全省首批“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2个,举办各族群众技能培训,在助农增收的同时促进各族群众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社会和谐同创、现代化建设同步。

  ——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嵌入景区景点建设中,擦亮“青藏之眼 绿色天祝”文旅品牌,有效推动旅游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