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是省民委法治宣传教育基层联系点。近年来,红柳湾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省市县统战、民宗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增强各族群众向心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明显提升。红柳湾镇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第八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群众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红石榴”悦享厅学习。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王辉摄
党建引领
筑牢民族团结生命线
“我们依托民族新村广场,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让居民和游客在休闲娱乐中耳濡目染,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红柳湾镇党委副书记杨帅说。
走进主题广场,融入了中华文化符号和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的分散地标打卡式小型景观牌散布在各个角落。景观牌造型以如意云纹、传统折扇等原型为基础,中间部分为宣传标语展示。广场中央造型为一颗石榴,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红柳湾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依托“双报到双服务”、党员设岗定责等机制,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为各族群众提供“供需一致”的服务。推动基层党组织“契约化”结对共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7份,扎实开展“五微精治”行动,打造“红领E家”等党建品牌,吹响服务各民族群众的共建、共管、共治、共享集结号,为各族居民解难事、办实事。
群众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便民服务中心办事。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王辉摄
夯实基础
激发民族团结新活力
“感谢社区的耐心调解,帮助我们打开心结,重归于好,家和才能万事兴!”近日,红柳湾镇金山社区通过“警调对接”接到一起家庭婚姻纠纷:辖区住户胡某称其与妻子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社区调解员第一时间与双方开展单独沟通,并主动与家属对接开展入户调解。通过听取当事人陈述的事实、理由和诉求,“背对背”沟通破冰,使双方当事人情绪缓和;“面对面”疏解情绪,引导当事人达成共识。通过释法析理、规劝疏导,促使双方互谅互让,重归于好。
近年来,红柳湾镇围绕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在预防、化解、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升网格化治理效能。建设首个独立的乡镇综治中心,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采取中心吹哨、村社报到、限时办结、集中办理、联合整治等联动处置方式,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起。同时,积极探索让各族群众参与共建共享治理过程的新路径,激发各族群众主体意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红柳湾镇将全镇4个社区、3个村划分成16个网格,初步建立起“乡镇党委—村(社区)党委(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网格治理组织架构。配备专职网格员16名,辅助网格员48名,常态化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全隐患排查、政策法规宣讲、便民服务等工作,真正做到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矛盾在一线化解。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王辉 摄
强化宣传
绘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给陌生人转钱,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近日,红柳湾镇民族新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开展“以法为则,反诈意识深入人心”宣传活动。
社区“法律明白人”通过现场讲解、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揭露了当前电信诈骗的主要手法、特点,详细讲解冒充公检法、虚假中奖、投资理财等常见诈骗手段,并就如何有效预防电信诈骗进行指导。同时,社区“法律明白人”还现场给居民们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告诫大家看到不认识的陌生来电,一定要拒绝,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近年来,红柳湾镇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旋律。针对一线农牧户居住地较为分散的实际,利用镇村干部驻点、走访的有利时机,借助花毡共读、冬不拉宣讲、马背红书包、喝茶日记等载体,常态化深入牧区、工矿一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同时,加大线上法治宣传工作力度,在“看见红柳湾镇”微信公众号中广泛宣传各类法律法规,普及正确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并发挥基层法治联系点的作用,持续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浓厚学法守法用法氛围,不断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责任编辑:杨洁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