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聚居着汉、藏、土、回等41个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区。
5月的武威,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姹紫嫣红。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提升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水平,不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共育“团结花”、共享“团结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新高度
4月30日,武威市暨凉州区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凉州植物园举行。活动现场开展政策法规咨询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等活动。
武威天马艺术剧院开展的文艺汇演,热情讴歌了全市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幸福美好生活,奏响了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欢歌。
近年来,武威市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各环节,保障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落实。全市将《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八五”普法内容,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着力提升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武威市建立了“互联网+数字化+云平台”治理模式,建成“武威民族”手机APP服务平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展馆。同时,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畅通各族群众办事渠道,民族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凝聚民族事务治理新力量
从G30武威高速出口开始,长约20公里的武威市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沿途分布着多组大型雕塑和景观。这些雕塑以不同的主题和形式,展现着武威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它们或庄重典雅,或生动活泼,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近年来,武威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法治政府建设互促推动,建成了民族团结与法治建设相融合的主题公园、文化长廊、宣传教育基地。通过规范市民公约、乡规民约,丰富群众学法用法的载体和内容,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法治建设融入为民服务之中。
全市各级各单位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相结合,着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享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现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取得民族事务治理新成效
武威市始终坚持综合治理,统筹推进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走好产业富民之路,大力实施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生态工业发展、文化旅游业提质增效行动,天祝县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走好共建共享之路,在天祝县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
同时,全市各级各单位坚持依法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扎实开展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努力织就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法治之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进一步夯实。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