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石榴花 幸福千万家】解锁基层善治“密码” 守护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走进阿克塞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发布时间:2024-05-22 12:28:26     来源:法治甘肃网

“累计‘吹哨’35次,召开分析研判会议10场次,接待来访群众92批(次)210余人,受理各类群众诉求及矛盾纠纷92件,已解决92件,调解成功率100%……”这是近日记者在阿克塞县综治中心采访时获悉的一组数据。

阿克塞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指挥部作用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平台作用,以民族团结进步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不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微信图片_20240522123039

群众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综治中心咨询。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王辉 摄

凝聚资源 擦亮基层治理底色

“老板电话打不通,偶尔打通了也是搪塞几句,工资一直拖着不发,我们可咋办呀!” 2023年6月,农民工张女士一行6人来到阿克塞县综治中心反映诉求。

当工作人员得知农民工手中有老板殷某打下的工资欠条后,便第一时间吹响“哨音”,联合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力量,帮助农民工撰写民事起诉状,并组织双方进行诉前调解,最终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审核、当日指派、当日立案、当日办理”,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为凝聚各类资源,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底板,阿克塞县综治中心按照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原则,先后整合了法院、信访、司法行政、劳动仲裁等部门力量,打造了“一厅九室七中心”(“一厅”指群众接待大厅;“九室”指挥调度室、分析研判室、诉调对接室、网格化服务管理室、法律服务室、心理咨询室、“阿德力哈孜”矛盾纠纷双语调解室、法律直播间、反邪教警示教育室;“七中心”指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派驻检察中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切实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真正让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处”。

微信图片_20240522123044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综治中心诉调对接室里正在调解一起矛盾纠纷。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王辉 摄

织密网格 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阿克塞县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共划分综治网格24个(农村网格11个、城市社区网格12个、专属网格1个),配备了专职网格员24名,辅助网格员数名,依托综治网格整合了信访、民政、卫健、应急指挥、市场监管等各类资源,实现了“多网融合”“一网统管”,同时吸纳了楼栋长、巷道长和单位楼栋办公室负责人等,建立了289个微网格,着力搭建“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做、难在格中解”的工作格局,真正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做到“沟通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干群心连心”。

2024年3月,金山社区网格员曹亚萍在走访入户中接到一起群众诉求,姚某的好友李某因资金周转,向其借款1500元,可李某一直未归还借款。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姚某找到曹亚萍请求帮助。

曹亚萍立即采取行动,经过多方打听联系到了李某,李某承认借款行为和金额,但因自己资金周转困难目前无力偿还。曹亚萍对李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劝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

面对地广人稀、部分地区无网络信号覆盖等现状,阿克塞县创建了“马背上的网格蓝”队伍,网格员骑马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扩大工作覆盖面的同时,帮助农牧民群众办理了一批可感可及的实事。

“2023年以来,‘马背上的网格蓝’队伍累计开展各类矛盾纠纷30批22人次,解答群众咨询200余条,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12次,开展安全教育17场次,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阿克塞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岳延杰说。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杨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