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市民在南湖讨赖河生态公园观光旅玩,享受新时代典范城市建设成果。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摄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2023年,嘉峪关市政法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主动创稳行动为牵引,以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为目标,忠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谋划推进平安嘉峪关建设,努力创造了让人民群众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社会环境。
讲政治
提升党管政法工作水平
嘉峪关市委全面部署政法工作,市委常委会先后7次听取政法工作专题汇报,主要领导挂帅推动主动创稳、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先后20余次对政法工作作出批示。市委政法委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铸忠诚警魂”活动,制定印发《实施方案》,严格落实纪律作风督查、执法监督、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定期专题研究相关工作。落实列席指导市级政法机关党组(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完善政法委员全体会议议事机制和政法委员述职制度。聚焦突出问题,全面启动政治督察工作,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持续加强。
优法治
提升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效能
嘉峪关市委政法委以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推动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优化“府院联动”机制,深入研判重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市法院、检察院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 促执行保权益”专项行动,切实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全面夯实基层法治保障,积极参与涉法涉诉案件、信访案件、重大疑难复杂纠纷化解、社会治理等工作。依托法学会,探索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不断提升加快推进高效能社会治理的科学决策和法治实践的能力水平。
嘉峪关公安民警在嘉峪关关城用心服务游客。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摄
保安全
筑牢政治社会稳定防线
嘉峪关市政法系统坚持以主动创稳行动为牵引,结合主动创稳重点突出问题,梳理出10大类、159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健全落实工作任务、工作责任、现实矛盾、制度机制四个清单和工作基础、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核查处置四个台账。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效能不断提升,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组织开展市场流通、金融放贷和教育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办结涉黑涉恶线索20条,教育整顿线索22条。统筹各部门扎实开展命案防范治理五大行动,深入推进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抓治理
夯实主动创稳底板
以打造社会治理典范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网格提效、创稳提级行动,社会治理能力稳步提升。科学划分网格613个,全面提升网格精细化服务水平,联动开展工作418次,解决问题405个。创新“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行先试将市级矛调中心入驻城区法院,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仲裁等资源,成立市级调解专家团队,打造了一站式、专业化、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新模式。2023年,诉调中心承接矛盾纠纷1602件占比52.1%,调解成功732件,成功率87.5%,城区法院案件数量相对减少49.3%。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统筹调动专业团队下沉社区,对“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婚恋纠纷”等重点关注人群开展排查5800余人,建立重点人群数据库770余人,进行心理干预26人次,按照一人一册建档55人。建设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整合平安甘肃、智慧综治、信访、12345、法院、110警情、行业部门等各类平台数据资源,构建“1+4+3”应用体系。因地制宜打造“一试点一品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顺利通过中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验收。
公安民警在嘉峪关关城执勤巡逻,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摄
强引领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嘉峪关市委政法委积极打造以“嘉峪关政法”新媒体账号为龙头的新媒体矩阵,主动加强与各级主流媒体、报刊杂志的沟通协作,深度挖掘、及时宣传全市政法工作、平安建设亮点和特色,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2023年,“一网两微一号”发布信息11845篇,被中央级媒体采用70余篇,省级媒体采用1038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采用。推动“嘉峪关政法”新媒体品牌化建设,先后制作《民法典》系列小剧场、《平安建设》微视频,开展《关城脚下“守关人”——网红关长与平安建设“使者”的古今对话》《崇尚科学文明 抵制邪教渗透》等网络直播活动,平安建设宣传效果实现最大化。
转作风
提振干警干事创业精气神
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有力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铸忠诚警魂”活动,组织召开“铸忠诚警魂”活动政法楷模宣讲报告会,选树全市第一批“对敌斗争和打击犯罪”楷模5人、第二批“服务群众”楷模10人。表彰年度嘉峪关“平安英雄”10人、“平安卫士”10人、“好警属”10人,切实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和动力。(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