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张晓)消防安全是民生底线,更是法治红线。近期,武山消防救援大队以强制执行手段破解“执行难”难题,通过严格程序、司法协作与普法教育三管齐下,成功追缴罚款及滞纳金,彰显了法律权威与执法力度,为同类案件处理提供示范样本。
严查隐患,立案处罚有据可依。执法人员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某高层住宅小区存在室内消火栓无水等重大安全隐患,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强制性规定。经现场取证、拍照记录并制作《消防监督检查记录》,执法部门依法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同步启动立案调查程序。通过调取物业单位营业执照、询问法定代表人及管理人员,确认其作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的法律义务,形成“现场照片—询问笔录—法律条文”的完整证据链。经集体审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地方裁量细则,作出罚款决定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催告无果,强制执行破解僵局。涉事企业在法定期限内未申请复议或诉讼,亦未缴纳罚款。执法部门严格遵循《行政强制法》第三十五条、第五十四条之规定,制作《催告书》并依法送达,明确告知逾期不履行将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在催告期满且企业仍无合理理由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执法部门主动作为,向人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并附案件卷宗、证据材料及法律依据。法院经审查,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程序正当,裁定准予强制执行,最终追缴罚款本金及按日加处的滞纳金,总额达原罚款的两倍。
程序规范,彰显法治公信力。本案中,执法部门全程贯彻“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通过执法记录仪实现执法过程全记录,确保透明可回溯;通过集体讨论、法律顾问审核等机制,保障重大决策合法性;通过公示执法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从立案到执行终结,每个环节均严格把控时限,例如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6个月内申请强制执行,避免因超期丧失执行权。
惩教结合,构建长效治理机制。在严惩违法行为的同时,执法部门注重“执法与普法并行”。通过约谈企业负责人、发放消防责任告知书、组织培训等方式,帮助其理解法律义务与安全隐患的关联性。涉事企业在压力下主动整改,修复消防设施,并承诺建立定期维护机制。这种“刚性执法+柔性引导”的模式,既纠正了违法行为,又推动企业从“被动接受处罚”转向“主动落实责任”,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以案为鉴,树立执法权威标杆。此案的妥善处理,向社会传递明确信号:消防安全不容“讨价还价”,法律义务必须履行。通过强制执行,不仅追回了应缴款项,更对其他潜在违法者形成有力震慑,推动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愿违”的法治氛围。同时,案件也为基层执法提供经验:面对“执行难”,唯有主动作为、程序合规、司法联动,方能打破僵局,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利益。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