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蓝焰铸忠魂 ——天祝县消防救援大队的高原守护答卷

发布时间:2025-06-19 16:07:35     来源:法治甘肃网

  在河西走廊东端的乌鞘岭长城脚下,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海拔3000米的雪域高原上与严寒缺氧为伴,在雪山草原间筑起生命防线。这支被赞誉为驻守藏乡的“高原铁军”就是天祝县消防救援大队,始终以铁纪与热血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用创新实践和使命担当,书写着新时代消防救援力量的忠诚传奇。

(WAqEY配图2)雪域蓝焰铸忠魂(41561325)-20250619161046

宣传员为群众讲解消防安全知识。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铁纪党建:锻造雪域忠诚之师

  天祝县消防救援大队党委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穿透严寒的精神火种,全力构建“支部建在战位上”的战斗堡垒体系,深度融入执勤训练各环节。每周的“高原精神讲堂”,既是消防英雄事迹的分享平台,更是战斗精神常态化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组织观看战斗纪实片、开展实战演练等形式,在雪山环绕的训练场上持续淬炼指战员“扎根高原、无私奉献、不畏艰险、忠诚履职”的高原消防精神内核。每月的“微党课”,紧密贴合实训实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让理论学习真正落地生根。确保56名指战员在高寒环境下始终保持思想稳定、斗志昂扬。

  这支队伍的纪律硬度,在数据中得以见证:连续8年保持队伍零违纪记录,在每年“条令纲要学习月”考核中屡创佳绩。

(WAqEY配图1)雪域蓝焰铸忠魂(41561323)-20250619160912

救援现场。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实战砺剑:打造高原救援尖刀

  “海拔4447米的马牙雪山,风速12米每秒,温度零下15℃,模拟雪崩救援开始!”这样的极限实训场景,在大队已成常态。针对辖区312国道每年超10万辆次的危化品车流量,以及草原火灾、雪山滑坡等复合型灾害特点,大队组建了交通事故救援专业队和山岳救援专业队。

  一组震撼数据彰显战斗力:近三年先后12次深入马牙雪山实测实训,在“应急使命・2022”高原演习中,圆满完成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搜救科目;在处置“3・27”乌鞘岭隧道连环车祸时,救援人员在缺氧环境中连续作业8小时,创造了高原隧道救援的“天祝速度”。

智慧保障:筑牢寒地生命动脉

  在天祝藏族自治县金强工业园区,一座融合藏族传统建筑元素的智慧消防站巍然矗立,它就是金强消防站。该站的建立,得益于大队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并持续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队着力补短板,取得显著进展。

  一组财政数据印证保障升级成效:2021至2024年地方消防经费年均增长18%,其中300万元专项用于购置高原特种装备。这笔持续增长的经费有效支撑了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的更新维护,确保各类装备性能优良、随时可用。

  目前,该大队装备各类消防车辆8辆,储备泡沫2吨,拥有个人防护装备1616件套,灭火器材412件套,抢险救援器材227件套,这些硬实力为一线高效完成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藏乡防火:编织牧区安全网络

  在天祝藏族自治县赛拉隆乡的牧场上,一支“女子防宣队”手持消防宣传手册走家串户。这支特色队伍不仅是草原上的移动消防站,更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关键力量。她们创新推出的“藏汉双语消防口诀”被制作成2万份宣传单发放到牧民手中。同时大队推行的“网格化+信息化”防火模式,将全县19个乡镇划分为87个防火网格,并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机制,深入开展隐患排查与整治。

  一组平安数据令人安心:近三年全县火灾事故下降42%,重大隐患整改率达100%。这背后,是大队始终秉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防火安保视为核心职责,聚焦风险源头管理与重大安全威胁的防范化解。在每年长达7个月的草原防火期,大队与祁连山保护区联合组建的“雪山巡护队”,累计徒步巡查1.2万公里,用实际行动筑牢安全屏障。当牧民们看到那抹“火焰蓝”出现在风雪牧场时,总会亲切地用藏语说:“华锐的守护者又来了。”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 通讯员 安建伟)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