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天下雄关。嘉峪关市因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而命名,地处河西走廊西部,是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新亚欧大陆桥中转重镇,自古就有“河西第一隘口”“边陲锁钥”之称,是全国四个不设区县的地级市之一,城镇化率达94.67%。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迅猛增加,人员密集场所数量不断增长,防控电动自行车火灾和保持消防“生命通道”畅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和畅通消防“生命通道”工作部署,嘉峪关市消防救援支队坚持党政引领、部门协作,同频共振、精准发力,着力破解影响火灾稳定、事关生命安全的突出问题,有力推动全市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以高水平消防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规范设置小区充电点。嘉峪关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党政统揽 高位部署落实消防安全治理工作
嘉峪关市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将“两个整治”与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相结合,深度融入“网格提效、社区提档、物业提标、数字提速、文明提质”行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7次听取专题汇报、作出指示批示,反复强调部署、跟踪督导问效。
今年3月,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管理的实施方案》,未雨绸缪,及早部署全链条整治;全国统一行动开展后,第一时间动员部署,细化措施要求,组成常务副市长牵头的整治专班,强力推进落实重点任务。市政府将畅通消防“生命通道”作为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突破点”,纳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全领域自查、全链条治理。
同时,依托全市“1+3+M+X”社会治理网格力量,即1名网格长、配备3名网格员,将公安、消防等执法力量和水、电、气、物业等M个城市服务力量编入网格,吸纳党员、志愿者等X支力量参与,共排查社会单位7991家,发现督改隐患11645处,有效构建基层末端立体式火灾防控体系。
疏堵并重 高效推进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
市级专班建立“1个办公室统筹、11个主责部门牵头、10个配合单位参与”的工作模式,5次召集会议、16次开展联合执法,统筹调度推进,全链条聚力攻坚。
在前端监管上,持续加强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场所排查整治,市场监管等部门严查售假、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并倡导销售商与保险机构合作,配套赠送车损保险;公安交管部门大力提升登记上牌率,窗口前移,10819辆电动自行车实现“买车即上牌”,从源头上防止“带病”上路问题。
在基础配套上,推动住建、自然资源、工信等部门,将新建小区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土地出让条件,足额预留用电容量,并依托民生实事工程,落实充电补贴,提供峰谷用电等优惠政策。同步推动小区按照“集中为主、离散为辅、单装为补充”原则,按需规范设置车库、车棚、便民充电箱、换电柜四类“充电场所”,因地制宜在190个小区建设充电点位1233个、端口12561个,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充电服务。积极鼓励机关、企业、市政道路建设充电设施,倡导“满电回家”,缓解小区充电桩不足现状,有效防范“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安全风险。
在长效管理上,坚持科技赋能,提升耐火等级、设置防火分隔和简易设施的同时,探索运用电梯车阻系统、电气火灾监控、AI监控、火情监测、智能灭火系统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在266栋高层建筑增设电梯车阻系统504套,常态化智能监测告警。自主研发多项电动自行车防灭火实用装备,阻燃车衣成本低,具备阻燃、防晒、防雨等特性,已申报国家专利;电动自行车快速冷却灭火装置,操作便捷、扑救高效,能有效防止火灾蔓延。
精准施策 合力攻坚消防“生命通道”占堵顽疾
聚焦消防安全风险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隐患顽疾,支队将富强市场、西域花园小区等7个“隐患单位”作为攻坚治理试点,提请市委、市政府抽调公安、自然资源、住建、城管执法等9个部门53人,成立治理专班,联合执法拆除违建商铺、摊位65个,畅通关键通道360米;清理垃圾225吨,改造架空电气线路390米,施划消防车通道标识标线743处,优化设置车位614个,坚持“尺度”更彰显“温度”。
同时,大力推广安装消防车通道智能监控系统,广泛运用“电子告知单”,高效警示惩戒违法行为;组织对65个小区“以车探路”,实地丈量测试消防车通行条件;引导市民通过文明雄关“曝光台”“12123”平台“一键挪车”功能举报违法行为。
针对人员密集场所违规设置防盗窗和广告牌现象,支队“扫街”排查,逐个登记销案,与城管执法、市场监管部门协作配合,加强源头把关,严控隐患增量,累计拆改243家人员密集场所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外窗2021扇,确保了“生命通道”畅通。
立体发声 全面提升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质效
支队将消防宣传与地域文化、旅游品牌相结合,联合方特、关城景区精心策划制作科普动画片、“关长说消防”系列短视频,动态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消防、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成立宣传队,深入小区流动科普电动自行车选购、使用、上牌、充电等常识,警示火灾风险。策划3期线上直播活动,倡导市民不给生命“添堵”、指导单位规范施划消防车通道标识标线。通过《今日嘉峪关》等市级主流媒体曝光隐患和违法行为78处,倒逼问题整改;发动基层力量“敲门入户”宣传11573次,组织450余名美团骑手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开展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集中培训49期,不断延伸宣传触角,提升全民消防常识知晓率。(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胡月)
责任编辑:何宁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