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农村消防安全“防火墙” ——平凉打造消防安全放心村缔造美丽乡村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10-11 15:47:59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火、用电、用油、用气量大幅度增加,在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概率。针对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等难题,平凉市消防救援支队将消防监管力量延伸到农村,创建了消防安全“放心村”。

  宣传教育:精心设计的消防安全“软件”

  “屋前屋后别堆柴,防止大火进屋来。烧火做饭要注意,柴火与灶有距离……”在庄浪县水洛镇,以方言为基础的“村村响”广播成了当地一大特色,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提醒村民关注消防、珍爱生命。

  随处可见的警示标语,随时响起的“村村通”广播,不定期的网格员上门服务,让村里的大人小孩在耳濡目染下,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间就学到了很多消防安全知识,提高了消防安全意识。

  郭堡村的消防文化长廊里,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周边的群众宣传着农村消防安全知识,从农村防火规范到农村常见火灾原因,从真实火灾案例到发生火灾后的处置方法,内容丰富,又通俗易懂。村里的老年人在这里驻足,大声朗读着上面的内容,提醒着身边的伙伴,也警醒着自己。

  在崆峒镇鸭儿沟村,平凉市消防救援支队广成站指导员王鑫每个月都会协调组织村委会成员、消防志愿者队员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并定期组织乡村干部、基层网格员、消防志愿队员开展上门宣传服务,帮助村民查改火灾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消防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是农村消防工作的难点之一。近年来,为了提高村民消防安全意识,平凉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加强对村民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力度的同时,还将消防宣传重心放在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组织同学们进入模拟火灾现场的“逃生帐篷”,让他们亲自体验身陷火场的感受,并现场学习遭遇火灾时该如何逃生。

  配套设施:用心打造的消防安全“硬件”

  平凉消防救援支队以崆峒镇鸭儿沟村、庄浪县水洛镇郭堡村、泾川县太平镇三星村为试点,高标准打造的消防安全“放心村”,为农村消防安全建设提供了示范。

  泾川县太平镇三星村是平凉市最早建立的消防安全“放心村”,乡村消防工作室成了村里的安全堡垒,工作室成员由村民联防队伍组建。村里的微型消防站配备了微型消防车、个人防护装备、灭火器材等,并专门配套设置了充电桩和停车库。为安全示范户配置了应急救援箱,里面有灭火毯、灭火器、防毒面具、强光手电筒等。每个巷道口还设置了“消防驿站”,方便遇到火灾时村民能够第一时间取用消防器材,提高初期火灾的处置能力。

  通过实地调研、多方论证,依托天然水源和生活用水管网两种模式,在三个消防安全“放心村”打造了消防应急取水点,切实解决了“放心村”消防救援取水难的问题。

  技术整合:“软”“硬”兼施的消防安全保障

  在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鸭儿沟村的山顶最高处,安装了一个消防监控摄像头,摄像头与智慧消防云平台系统联动,几乎可以全方位、全时段监测全村火情,等于为全村防火安装了一个“千里眼”,24小时密切监控,发现烟雾、火点会立即报警处置。

  在每个“放心村”,都设立了一键报警系统,在重点人群家中安装了一键报警按钮。发生紧急情况时只要按下这个按钮,村镇值班人员就能通过声光报警、短信、电话和应急广播等多种方式快速反应。

  乡村面积大,传统的乡村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着人少事多、点多面广的难点。智慧消防系统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走访式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全覆盖、多维度、无死角”的消防安全网,借助可视化终端实时在线监控设备,能够有效提升农村消防安全防控能力。 近年来,平凉消防救援支队以消防安全“放心村”的创建为切入点,激发了农村消防安全的新活力,切实推动了农村消防工作的落地实效,有效破解了农村火灾预防的“痛点”和“难点”,为农村消防安全加上了一道屏障,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消防力量。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晓宇)

责任编辑:何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