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万家灯火 守望城市文明 ——记驻守在“羲皇故里”的古城消防救援站

发布时间:2024-02-09 15:30:22     来源:法治甘肃网

地处“羲皇故里”甘肃天水西关的古城明清古建筑居多,一街十一巷阡陌纵横、四通八达,驻守在这里的天水市消防救援支队古城消防救援站守土尽责、严防死守,把消防救援“写实”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神经末梢,守护着万家灯火,守望着城市文明,驻站两年来未发生任何古建筑火灾事故。

(QEY消防专栏 配图)守护万家灯火 守(29712660)-20240209153547

开展日常巡逻。省消防救援总队供图

守护古城烟火气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甘肃天水西关古城,随处可见的老门、老窗、老墙面,老树、老屋、老巷道,在灯光的装扮下看上去美轮美奂,“古”意扑面。那一刻,随着岁月更迭一点一滴融入城市肌理的古城记忆,被络绎不绝的人流唤醒,重新“复活”的浓浓烟火气,搅热了古城,点燃了古城“夜经济”。

古城一隅一处三层仿古建筑的顶部牌匾上,“水龙营”三个字在灯光下显得尤为醒目;下方“1号高空瞭望台”镜头里,古城美景更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水龙营”是西关古城消防救援站的儒雅“学名”,从清代消防“水龙局”的称谓上“巧借”引申而来,系为融入浓郁的古城文化氛围为救援站“量身打造”。因三楼平台视野开阔,可以眺望整个古城,为了全方位掌握古城消防动态,队站利用传统和现代科技手段,设置了3处高空瞭望点和1处360全景摄像头,日常可通过高空瞭望和查看实时视频,方便指战员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快速反应到场处置。

西关古城消防救援站于2021年6月挂牌投入执勤,系甘肃省首个在古城区内规划修建的消防站,全站15名消防员主要负责西关古城、伏羲庙、玉泉观等周边景区的灭火救援、隐患排查以及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稠密的客流量和浓浓的烟火气是天水西关古城火出圈的真实写照,然而也给平安消防带来不小的防控压力。

灭烟头、查隐患、堵漏洞,是四人一组前置巡逻时每天的工作日常;线路杜绝老化、插线板不能超负荷使用、用电设备不能长时间待机……面对不同业主出现的不同消防隐患问题,消防人员一遍遍重复着相同的提示,两年下来说过多少遍早已不计其数。

防得严、守得住。挂牌两年来,西关古城站勤列勤查隐患问题、整改清单、整改时限,结合文物古建筑现状,将建筑防火、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智慧消防等一系列科学有效措施落到实处,古城内迄今没有发生一起火灾,守护了古城的一方平安。

游客心中的“温情驿站”

“孩子发烧了,请问有退烧贴吗?”“老人腿不小心摔了一下,可以借轮椅用一下吗?”……西关古城消防救援站便民服务点前,几乎每天都有上门求助的游客和市民,久而久之,这个便民点因服务贴心、服务类型多样,取得游客信任和认可,成了游客心中的“温情驿站”。

便民点服务设置6个区域,分别为饮水供应区、防疫物资区、生活便利区、医疗救助区、失物招领区以及宣传展示区……古城消防救援站拓展服务,精心打造“温情驿站”,分门别类配备了宣传手册、医疗箱、饮水机、共享雨伞、一次性雨衣、纸杯、纸抽、体温计、雨伞、签字笔、手机充电器、便民手提袋等便民物资,急用所需几乎应有尽有,方便群众需要时使用。

服务台上,古城消防救援站便民服务点医疗物品领用记录表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位需要服务的人员信息,所需物品中,退烧贴、葡萄糖、创可贴、藿香正气液等高频出现。小物品、大作用,有温度、有情怀的“温情驿站”公益物资一应俱全,缓解了游客燃眉之急。

由此一来,渐渐养成独特气质的消防站便民点,其“你有需要,我就在身边”的服务理念便真正融入城市肌理,以点带面助推了城市文明发展。

(QEY消防专栏 配图)守护万家灯火 守(29712659)-20240209153541

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省消防救援总队供图

行走在古城的“火焰蓝”

天刚微亮,沉寂一夜的古城随即被沿街的叫卖声、游客的脚步声唤醒了过来,古城消防救援站的队员们开启了一天的巡逻。这一抹橙色身影穿梭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吸引着游客的目光,也构成了古城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古城特色居民院落密集,文物古迹众多,房屋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耐火等级低,建筑密度大,各种防火设施相对滞后,防火压力大。

当许多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享受着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时,西关古城消防救援站队员们依然坚守着岗位,守护着一方平安。

“注意用火,烟头不要乱扔!”“玩水要小心,谨防跌落!”由于古城每天“刷新”的游客层出不穷,随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便成了消防队员们嘴里常念叨的口头禅。除了嘴上要提醒,他们的脚步也没停下,一天走上万步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他们穿梭在古城的各个巷道内顶着寒冷执勤巡查,对于他们来说,消除火灾安全隐患,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也没有春节和平日的区别。

古城消防救援站利用古城夜间客流量大,游人密集的特点,应景推出“平台答题积分有礼”“问答式互动打卡”等趣味性强、实用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的宣传科普“擂台”,“应招者”“打擂者”甚多,有趣的画面、打游戏似的体验,更讨得孩子们的喜欢。当消防科普宣传与个性化的人物需求不谋而合,这种多元化宣传称得上有滋有味、“有里有面”。

站在古城站三楼平台向远处望去,古城祥和、树影斑驳。一拨又一拨游人来了又去,身背便携式消防专用包进行日常巡逻的救援人员又四人一组出发了,他们用脚步一遍遍丈量着古城街巷,守护着古城繁华、和平和安宁。

夕阳夕下,落日余晖将救援人员的身影拉长拉高拉大……(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刘瑞瑞 王姝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