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近日,在2025年甘肃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中,由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报送的六件文字类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彰显消防队伍在科普创作与消防知识传播方面的不俗成绩。此次获奖作品题材多样、角度新颖,将专业的消防知识融入生动的叙事之中,有效提升科普宣传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获得评委的好评。10月22日起,法治甘肃网对获奖作品陆续展播,今天展播的是酒泉市消防救援支队选送的作品《当消防员开始“卷”科技》,荣获2025年甘肃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文字类作品三等奖,全文如下。
当消防员开始“卷”科技
酒泉市消防救援支队 高明
清晨的训练场上,一只四足机器人正驮着120斤的训练器材健步如飞。它不会撒娇卖萌,也不会摇尾巴,但在消防员眼里,这只“铁狗”比任何宠物都珍贵——毕竟,它能在浓烟毒气中穿梭,能扛着伤员冲出火场,甚至能替消防员走进那些“进去了可能就出不来”的危险之地。
不知从何时起,“卷”这个字已经渗入了各行各业。外卖小哥用无人机送餐,程序员用AI写代码,而消防员的“科技树”却点得格外悲壮——每一项新技术的背后,都藏着几个让人心碎的故事。
消防员牺牲在化学毒雾中;扑火人员被爆燃的火墙吞噬。如果当时有化学侦检机器人,如果有更成熟的无人机火场测绘系统,如果……可惜灾难从来没有“如果”。
正是这些鲜血写就的“如果”,让消防科技的发展带着其他行业难以体会的迫切。当普通无人机还在表演灯光秀时,消防版的无人机已经要能在1000℃热浪中保持稳定拍摄;当外骨骼装备让登山者如虎添翼时,消防版的外骨骼必须能支撑80公斤装备在废墟上攀爬。
在消防训练场上,有个不会说话却让所有人头疼的“小红”——120斤的救援训练假人。搬运“小红”是每个消防员的噩梦:她总是“不配合”地瘫软在地,好不容易背起来跑上20米,就能让人累得舌头吐得比搜救犬还长。
但现在,机器狗轻松驮着“小红”小跑的画面,简直像魔法。这个能负重、耐高温、会爬楼梯的“铁疙瘩”,正在改写火场救援的规则。不过老班长总会提醒新人:别急着高兴,但凡要用上它的场合,准没好事。
这或许是最矛盾的职业期待:消防员既是新技术最积极的拥抱者,又是最“希望这些装备永远派不上用场”的人。就像他们每天刻苦训练,却祈祷永远不要有展示训练成果的机会。
在波士顿动力的演示视频里,机器狗能跳舞踢球;在消防队的仓库里,同款机器狗身上是耐高温涂装和毒气传感器。这种反差恰似消防科技的本质——那些最酷炫的技术,最终要解决的都是最残酷的问题。
在某研究所,工程师们正在测试第三代消防机器人。它要能完成三个看似简单实则艰难的任务:在完全黑暗的浓烟中找到幸存者,在倾斜35度的坍塌楼层运送氧气瓶,以及——最重要的是——替人类走进那片致命的高温区域。
“其实我们研发的不是机器。”一位工程师摸着机器狗的金属外壳说,“是在给未来的消防员制作‘钢铁替身’。”
或许终有一天,当机器狗、无人机、外骨骼组成完整的“数字消防队”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那句最朴素的愿望:“让逆行者智行。”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