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南锦文)近日,祁连山南麓山区某跨河大桥上,张掖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此展开一场高空绳索救援实战演练,以“人员坠落”“桥梁被困”等高危警情为考题,与时间竞速、向高空挑战,全力锻造能在复杂环境下攻坚克难的立体救援尖兵。
模拟训练。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南锦文 摄
训练场上,消防车底盘与六米拉梯化身“钢铁支架”,救援小队快速搭建起双锚点系统。队员们严格遵循“三查两试”流程,仔细检查锚点承重结构、绳索磨损度和安全钩锁死状态,随后开展静态拉力测试和动态负荷试吊。“高空救援容不得 0.1 毫米的误差。”现场指挥员一边操作演示,一边反复强调,要求每个锚点连接必须形成“双保险”结构,确保承重能力达到3吨以上,为救援行动提供坚实保障。
安全员“开始作业”指令下达,救援人员穿戴好全身式安全带,背负20公斤救援装备,沿着主绳稳健下降。临近模拟被困位置时,救援人员立即切换至“救援模式”:左手安抚被困人员情绪,右手熟练地用八字环连接备用安全吊带,同时通过对讲机向桥上队友发送信号。桥面操作组迅速启动“上升保护程序”,利用双绳牵引系统将被困人员匀速提升;地面接应组早已提前铺设好缓冲垫,严阵以待。整个救援过程行云流水,从下降、对接,到上升、转移,全流程仅耗时9分20秒便实现无缝衔接。
随着最后一名“被困人员”安全着陆,此次高空绳索救援实战训练圆满结束。这支驻守在祁连山麓的“高空守护者”队伍,通过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不断编织着守护生命的安全网络,用专业与担当践行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成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可靠守护者。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