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创新打造“防消”一体化消防控制室标准化管理体系

发布时间:2024-09-27 09:48:22     来源:法治甘肃网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消防控制室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社会单位消防控制室标准化管理水平,增强应急处置能力,真正发挥消防控制室作为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监控中心、社会单位日常消防工作的管理中心、消防救援队伍实施灭火救援作战的现场指挥中心重要作用,近年来,平凉消防救援支队将消防控制室标准化建设作为全市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重要内容,按照消防控制室建设标准和管理要求,打造“防消”一体化监管体系,开展消防控制室标准化建设。

构建防消融合 强化示范引领

为提高消防控制室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平凉支队立足辖区实际,坚持“以点带面,以优促全”的引领标准化作用,坚持从实战练兵出发,按照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对消防控制室值班管理和应急处置程序,火灾报警、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功能要求、设置要求和维护管理要求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在消防控制室设置建筑总平面图、消防设施设备平面图和消防安全疏散示意图,在各楼层设置楼层消防设施及设备用房平面图,标清各类消防设施、设备用房具体位置及安全疏散出口与指示方向,对接入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消防控制室主机设置操作流程图,各类操作按钮用“颜色+名称”的标识进行区分,便于消防设施操作员、值班员、消防员操作自动消防设施,开展日常熟悉演练,高效处置各类突发灾害事故。

创新工作模式 健全管理体系

平凉支队以消防控制室作为监控中心、管理中心、指挥中心的理念,将消防控制室处置规程和相关建设任务作为重点单位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优先推进,结合单位实际,创新思路理念,逐步完善图形显示、视频联动、通讯设备等基本硬件,加强消防、安防“两室合一”建设,立足实战简化处置流程,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在消防控制室醒目位置安装LED显示屏,设置社会单位日常值班备勤公示信息,设置时间、天气、温度、风级等信息,便于日常调度指挥。对控制室值班人员严格要求,强化管理,在确保持证上岗的基础上,定期检查值班人员值班值守和履职情况,督促社会单位定期开展消防业务能力和出警处置能力考评,将考评结果列入月绩效考核标准,倒逼相关人员责任,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同时,建立基层消防站与消防控制室联勤联动机制,加强调研熟悉、力量调派、自防自救等方面协作演练,做实做细“防消结合”,增强火灾情况下应急处置能力,真正发挥消防控制室“监控中心、管理中心、指挥中心”的重要作用。

规范台账制度 提升管理水平

平凉支队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检查等调研方式,开展情况摸底,成立业务帮扶小组,为全市261个消防控制室量身制定隐患问题整改方案。完善消防控制室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维护、值班值守、接警出动等各个环节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为单位内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建设提供可靠支撑。按照社会单位消防控制室面积及设备布局情况,结合实际整合完善制定了消防控室制度、微型消防站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公示等三大类上墙制度,按照消防控室制度建设标准,整合设置《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岗位职责》《消防控制室火灾事故紧急处理程序流程图》,按照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整合设置《微型消防站岗位职责》《微型消防站日常管理制度》《微型消防站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微型消防站火灾处理流程图》《微型消防站值班备勤制度》,按照消防安全管理日常公示情况,整合设置消防控制室持证上岗公示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信息公示牌、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员公示牌、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事项公示牌,有效解决了消防控制室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不实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统一各项基本制度,全面提升消防控制室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紧贴实战需要 创新发展理念

支队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创新开展消火栓“双光”标识化管理,全面推动全市消火栓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科技化、高效化。对全市室外消火栓及水泵接合器加设定位芯片,设置红蓝双色太阳能灯,标注供水范围,统一标识,确保在社区流动人口多、安全隐患多、夜色昏暗的条件下,消防员能够短时间内准确无误找到附近完好的消火栓,为灭火救援初战打赢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在单位标注消防车通道和消防登高救援作业场地,将消防车通道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标识化维护纳入消控室值班员巡查内容,强化维护保养措施,确保消防车通行和登高救援工作顺利开展;在每个防火分区内设置两个以上的消防救援窗口,便于消防登高救援车辆对被困人员实施救援,提升精准高效处置灭火救援能力。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何明霞)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