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警铸牢忠诚警魂

发布时间:2022-03-28 11:59:43     来源:甘肃法制报

文化育警铸牢忠诚警魂

□司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传统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它植根于华夏民族人民群众的沃壤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具有强劲的感召力。公安文化要继承中华传统文明的精髓,汲取新时代先进理念,采用先进手段,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

  公安文化建设是公安政治建设的“灵魂”,是凝聚警心、振奋士气的“核”动力,是激励民警团结拼搏的“精气神”,是催生队伍战斗力的“内燃机”,是实现基层队伍和谐稳定的“调控器”。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公安文化既要有其他文化的共同性,又要有自身的特殊性,要歌颂警察的辛勤工作、要讴歌警察的伟大贡献、要抒写警察的喜怒哀乐、要描绘警营的壮丽画卷,要展望警营的美好明天。

  公安文化的战斗性是公安文化必须具有的鲜明特色和强烈风格。这种战斗性一方面体现在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打牢队伍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体现在要随警作战,服务实战,鼓舞士气,展示形象。文化育警旨在发挥文化在增进知识、启迪智慧,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方面起到的教化作用。公安机关之所以强调文化育警,正是要用警察职业所特有的文化元素“润物细无声”地陶冶情操,熔铸警魂,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在公安文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锐意革新,我们要大力推行“剑胆琴心”的公安文化,以品格魅力滋润基层民警的心田,以“育警铸剑”的战斗属性与“忠肝义胆”的精神品质,激发活力、激励士气、激扬斗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安文化既是坚强的理论基石,也是完善的制度保障。要大力倡导“民意警务”新模式,铸好民警思想之剑、能力之剑、行动之剑,解决民警的思想认识问题,职业恐慌、知识储备不足问题以及执行力问题,将为人民服务变为民警的内心需要和自觉行为,这是公安文化的最终目标,也是践行公安文化过程中的初心和使命。

  总之,公安文化是一个潜在的亮点品牌,值得我们用心倾力打造。虽然,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朵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还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悉心培育,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她能够姹紫嫣红、百媚千娇地绽放!相信通过我们陇原铁军的不懈努力,她一定能够芬芳四溢、沁人心脾!

  (作者单位:定西市公安局)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