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读者

发布时间:2021-05-07 11:23:59     

第一个读者


□ 杜红莲


母亲是我作品的第一个读者。每次,只要知道我在报刊上发表了小文章,母亲总是很高兴的放下手头的活儿,戴上她的老花镜,说,快拿过来让我看看,母亲双手举着报纸,仔细地端详着,有时也会不由自主的读出声来。

母亲能读出我的浮躁,我的不足,我的所思所想。她会告诉我,这段文章感觉思想有些偏激,要温柔敦厚一些,就像一个人做事,要放大心量,宽以待人,要善于体恤。有时候,文章出现了错别字,就批评我,要写得慢一点,多看几遍,不要有那么多错别字,整体会影响到文章的质量。有时候,我的作品主题和内容重复,她就说,要扩大读书面,开阔视野,眼界要大一些,不要拘泥于家长里短,种种琐事。母亲常常对我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她告诉我,她很乐意当我的第一个读者,要我写好后,先读给她听,看能不能先过她这一关。对我的急躁性子,母亲最为了解,常常劝导我,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要有恒心,一篇文章写好后,不要急于投稿,放一段时间,回过头再看,再改,再放一段时间,再改,就会发现诸多的不足。

母亲对于我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尽管是小小的豆腐块,母亲还是很自豪的。我的小文章,她坚持一篇不漏剪下来,按发表顺序粘贴在一个用过的大笔记本上。闲暇时,母亲总会拿起那个本子,戴上她的老花镜,坐在客厅的小床上,晒着太阳,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看。对于我赞美她的文章,母亲总是非常高兴,她最爱问我,你们小时候,不听话,为了学习,常常打骂你们,现在怎么反倒又说妈妈如何如何好呢。唉,你们这些娃娃啊,现在真是长大了,懂事了。

每次兄弟姐妹团聚时,母亲总会高兴地向哥哥姐姐们提起,把剪辑我文章的本子让兄弟姐妹侄子侄女们传看,自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一次我写的一篇文章,被金昌广播电台诵播,作者是我的名字,母亲想想,应该就是我。那是中午,她坐在小床上,满身的阳光照着,满头华发,就那样静静地听着,这一刻,母亲面容是平静的,但我能感觉到她内心深处的激动,那篇文章的名字就是《描摹母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母亲、母爱最真实的写照。母亲的一生,是为儿女奉献的一生,母亲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曾经苦难的家。在偏僻的小村子里,母亲执意让孩子们读书的远见,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母亲克服了一切困难,供孩子们读书,看着孩子们就业,成家,付出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时光匆匆催人老。母亲老了,而我们,又为她做了些什么。“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她养育了六个孩子,不但没有享过福,还如牛马一样,为子女出着力、流着汗。

她年轻时身体不好,饱受病痛折磨,到了老年,又为儿女家事所累。饶是如此艰难,她仍然是坚强的,劝告着我们,要坚强要努力,用一颗坚强的热爱的心,去面对这世间的一切。

都说父爱似山,其实母爱更甚,既坚韧,又巍峨。

(作者单位:金昌监狱)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