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的脱贫故事
□ 刘文基
说到脱贫攻坚,感受最深的是三哥的大病脱贫。
三哥是我二爹的三儿子,名叫刘会基,生于1948年。大集体时期就在外地煤矿上班,受苦受累,因为没有文化,最终未能转正。企业改革后,受聘在小煤矿任生产厂长,带人干活。60岁后无工可打,回到老家甘肃民勤红沙梁镇刘家地村。
因为多年在外打工,家中无人住宿,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旧房屋已经破烂不堪,危险重重。令人难忘的是,十年前,三哥乍一到家,接高压电、压自来水,面临诸多困难。雪上加霜的是,三哥突然中风,幸亏发现及时,治疗有力,没有留下过多后遗症。但三哥的手脚因此变得生硬、不由自主地抖动,说话也吐字不清。
三哥是个硬汉子,在煤矿多年,多次受伤,肋巴等骨折多处,身体多处留下伤痕,他都不以为然,仍然冒险在煤矿讨生。这次中风,邻居与医生都说三哥会半身不遂,但三哥竟然奇迹般的康复了。
因为血压高,危险大,人们都劝他不要干活,但一辈子受惯苦的三哥闲不着。从轻到重,开始干活,先是喂鸡喂羊,然后是铲草、锄草。时间不长,我回家竟然发现三哥开着电车子拉着满满一车草,不禁劝他,开电车危险,他的病情不能开电车。但三哥一笑了之,没关系,我掌握着呢,开得慢呢。就像过去在受伤后,人们劝他不要再去煤矿时,他所说的阎王爷不要他,出了多次事故,都有惊无险。病后,三哥竟然地里地外,什么活也干得轻松自然。还自己解释说,多活动好。说来也是,三哥多干活多活动,竟然真的身体很快恢复,让人惊喜。
三哥重振家业的确艰难。一开始,从左邻右舍家要了几只小羊羔,用牛奶喂养,冬天冷,就把小羊羔放在自己住的房间里,按时间喂给牛奶。就像三嫂说的一样,三哥给小羊羔灌牛奶,就像母亲给娃娃喂奶一样,按时按节,一丝不苟。三哥收养的小羊羔,本身都是人家淘汰的残次品,难以存活,但三哥硬是让它们奇迹般地顽强生存、茁壮成长。
三哥的儿女都在外打工,三哥三嫂的辛苦劳作,只能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捉襟见肘的应付平日吃药,对翻修房屋之类的大项目,可真是想也不敢想。
让三哥三嫂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上面来了帮扶干部,为他们送来了优质羊只,让他们的绵羊养殖旧貌换新颜。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政府竟然为他们修建了3间洋瓦房,砖木结构,钢筋水泥,一砖到顶的交钥匙工程,从地面到顶棚,一个不落,全部完成,不用自己铲一锨沙,直接入住,高档铁门,窗明几净。三哥三嫂住进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豪华新屋,笑得合不拢嘴,年头节下,儿孙们回来,也宽敞舒适,其乐融融。
因为属于建档立卡户,三哥看病吃药都享受优惠政策,治疗负担彻底减轻,心情舒畅,病情也越来越好。
前几天打电话,问三哥三嫂情况怎样,三嫂笑得喧个不停,说她除了自家种地,还在村里上班,每月收入1500元。原来,村上建起绵羊交易市场,三哥的羊只不离村就可以卖个好价钱。村上还发展规模养殖,运营许多养殖大棚,三嫂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上岗,在养殖小区喂羊,每月工资1000多元。三嫂不离家就可以挣钱,还不影响家中的生产生活,难怪她那样高兴。
这些年来,每每回家,三哥三嫂总是对扶贫工作赞不绝口,说不仅乡镇县上的,就是市上的领导,也是大官好见,到家中不嫌土、不嫌脏,平易近人,问寒问暖,解决难题。
抚今思昔,三哥老年回乡,身患重病,如果不是党的扶贫好政策,不要说住新瓦房,就是看病吃药、日常花销也负担不起。看着三哥大病脱贫,我真正理解了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意。
(作者单位:民勤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