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归乡路

发布时间:2021-03-01 16:28:51     

迢迢归乡路


□ 杜红莲


乡愁,是回家的路。交通发展日新月异,使得距离不再是乡愁的羁绊。无论是“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的道阻且长,又或是“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的归而不得,如今皆成过往。路漫漫,不过千里咫尺、朝夕之间。

在武威城西,巍峨的祁连山脚下,就是我的家乡。

屋外寒风凛冽,雪花纷飞,窗内温暖如春,思绪渐远。那是1990年,我们兄妹先后参加工作,我和姐姐在武威,由于两人都在家乡当教师,年前已经在家休息,我们姐妹俩陪伴母亲,早早做好了过年的准备,洒扫庭除,擦净玻璃,把炊具擦洗得闪闪发亮,蒸、烤、煎、炸的馍,时时散发出食物的芬芳。我们姐妹还把剪好的朴拙的大红窗花贴在玻璃上,红彤彤的窗花,火艳艳的对联,新桃换完旧符,鞭炮声声,在一片满溢着喜庆、欢乐的中国红中,过年氛围立刻就笼罩在村子里,笼罩着每一个人。

已经是年三十了,在金昌工作的哥哥尚在旅途中,归乡心切,但交通不便,徒呼奈何。

那是没有固定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的90年代初,一切信息联通全靠书信往来。前几天,已经接到哥哥写来的家信,大意是说,年三十就回来了,让我们不要置办太多的年货,因为他们单位过年的福利很好,蔬菜、瓜果、肉类,他都会在年三十的那一天带回来,和亲人一起过年。

我们娘仨坐在热炕上,就着昏暗的煤油灯,隔着窗玻璃,不时地望着外面,院子里连同大门外面,黑沉沉的如扣着一口漆黑的大铁锅,伸手不见五指,地上的积雪泛着寒冷的银光。乡村的夜晚,寂静的怕人,只有偶尔响起的邻居家的鞭炮声,不时打破寒夜的沉寂。我们母女一边聊着,其实都侧着耳朵在听,但愿能快快地响起开门声或者脚步声。

要知道,我们的家在远离公路的山脚下,平常的客运班车乘车点距离我们家尚有6公里路程,而且不到下午六点钟就都停运了,哥哥回家只能乘火车,最近的火车站距我们家的直线距离至少在十公里之外,这十公里路,白天走可以,晚上崎岖不平,显然不能走,下车后的哥哥,只能是徒步回家别无选择,而且要背回来那么多的年货,我们的心情因久别的哥哥即将到来而喜悦,但为哥哥在路上艰难漫长的负重跋涉而变得更加沉重。

没有任何方式能够联系到哥哥,我们不知道火车几点到站,我们不知道哥哥现在到了哪里,是还在火车上安坐,还是背着沉重的货品一个人走在黑漆漆的路上。年仅二十岁的哥哥,是否会为深夜走在乡村寂寥无人的路上感到害怕,天气这么冷,哥哥肩扛手提的物品那么多,十公里的路程,走不动了怎么办,哥哥会不会在路上遇到坏人,心里各种不好的念头此起彼伏,我们和母亲焦灼不安,但我们谁也不说出来。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等待中过去了。快到凌晨2点钟时,我们娘仨同时听到了叩击院门的声音,我和姐姐一边朗声答应着,一边飞快跳下炕,拿着手电筒,披上棉衣,飞奔出门去,真的是哥哥,肩扛手提的大包小包,母亲拿着扫炕的笤帚,认真地为哥哥扫去身上的落雪,一边关切地说,娃,冻坏了吧,快进屋吃点东西暖和暖和。

哥哥休息了一会儿,才告诉我们,他晚上九点多就下车了,因为拿的东西多,下车后,小路积雪厚太滑不敢走,只好走大路,走一回还得停下来歇一会,走到半路上时,自己不断地给自己打气鼓劲,同时心里默默念叨着,千万别遇上坏人了,万一遇到坏人,抢了东西,这年可咋过。真是怕啥来啥,走到距我们家里还有六公里左右的路程时,哥哥听到身后有脚步身,渐渐地还听到了说话的声音,回头一看,发现后面还跟着两个人,哥哥吓坏了,越想走快,可被东西拖住,两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那两个人脚步倒还轻快,不一会工夫,已经赶上哥哥了,听声音,像是两个壮小伙,哥哥心里嘀咕着,这下完了,彻底完了。沮丧、胆怯,无可奈何,哥哥没有敢回头,只能闷着头赶路,只能在心里暗暗祈祷,但愿不要碰上坏人,但愿,但愿。还好,那两个人步履如飞,很快超过哥哥,走到前面去了,落在身后的哥哥,终于松了一口气,一场虚惊,但毕竟是离家越来越近了。

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哥哥回家的这段经历时时在我们眼前浮现。

这些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仅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为日常,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已然成为现实。就是农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小轿车,只要想走,油门一踩,朝发夕至,且有电话、微信提供种种方便,千里眼,顺风耳,传说中的神奇事物今朝都到了眼前。

迢迢归乡路,那是我们兄妹青春的记忆,那是骨肉亲情的牵绊,那是人间至真的情感。人生路上,还能有谁,只为那一刻的相聚相守,让我们深夜赶路归心似箭,让我们肩扛手提心甘情愿。

时隔三十年,回头再想起那一段,已然物是人非,真的恍然有种隔世之感。

作者单位:金昌监狱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