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珍贵老照片
□ 白军霞
从我记事起,在我家客厅就悬挂着一张大合影,那是一张1959年5月7日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一”节观礼代表团的合影照,照片第四排右数第十个就是我的父亲。现在,那张照片就像文物一样精心装在相框里悬挂在客厅中心墙面,父亲一直以这张照片为荣,我们全家都以这张照片而自豪。
那是1978年初春的一天,父亲从兰州出差回到矿区四〇四武装部的家中,非常兴奋,把母亲和我们姊妹四人叫到一起,从行李包中取出一个破旧纸盒,抽出一张照片打开,指着照片第一排中间的人问我们是谁,我抢着回答:“毛主席!”父亲又指着后几排靠边的一个人问是谁,我们面面相觑,“这就是你们爸爸年轻时的模样。”母亲说。
只见父亲将照片放进一个木制相框挂在大卧室桌子上方,那时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和毛主席合影意味着什么。不久父亲工作调动到酒泉武装部,那张合影照片就挂在客厅,但一直没引起我的重视和兴趣,直到初中学习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才缠着父亲询问照片的来历。记得那天父亲在照片前伫立了很久,眼角能看见泪花,我默默地听着,父亲娓娓道来。
父亲于1937年6月14日出生在甘肃省定西市内官乡万崖大队北坡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姐妹8人,从小给地主拉长工,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没有上过一天学。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3月1日,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入伍。在部队,父亲苦练军事本领,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并于1956年11月29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培养下,父亲转战东西,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参谋和武装部长,多次获得记功和嘉奖,从目不识丁的农民成长为部队一级领导干部。
……
后来,父亲作为兰州军区代表参加了1959年北京天安门“五一”劳动节大阅兵,父亲坐在观礼台西侧,亲身感受了阅兵的宏大场面。父亲说,他们谁都没有想到阅兵后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就是这张照片!”父亲指着这张长40cm、宽19cm的黑白照片说。回到兰州后,父亲作为战斗英雄被邀请到兰州大学、西北师大等单位作英雄事迹报告,那时候父亲还是单身,那张照片父亲用塑料相框装好挂在定西农村爷爷奶奶家的堂房,轰动了十里八乡。
听着父亲的讲述,我突然感到了这张照片的分量,这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而是一段血与火、生与死的历史,父亲还有他的那些战友不就是“最可爱的人吗”。从此,无论家搬到哪儿,这张照片都一直悬挂在客厅中心墙面,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这张老照片不仅激励着父亲也激励着我不畏艰难、奋发向上。
1984年4月,父亲转业到酒泉监狱(原酒泉电机厂)工作,先后任后勤、生产副厂长、党委书记、政委。面对人生新的挑战,面对专业知识的匮乏,父亲以他军人般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从电机型号的A、B、C学起,从生产经营的代数几何学起,从罪犯管理学学起。记得那时电影明星大头照非常流行,我也买了几张贴在客厅那张老照片的两边及其他显眼的地方,父亲看到后,严厉呵斥我取掉,教育我要珍惜青春年华,集中精力学好文化知识。父亲勤奋好学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直到今天。不久,父亲到酒泉照相馆将那张老照片翻拍放大,宽宽的大大的清晰的照片被装在精致的相框中挂在客厅中心墙面,从此有那张照片的墙面再无其他任何装饰物品。
1992年6月父亲调任永登监狱(原永登石灰石矿)党委书记、政委。那时小妹还在上学,母亲不能同行,父亲放下家庭只身一人来到这里,带领班子成员和广大民警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维修道路、围墙,种植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改善、美化民警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开采矿石,建设石灰窑,积极探索生产发展之路;多方协调,创造条件,在永登县城修建家属楼……
父亲在永登监狱的那五年,我在兰州监狱工作,逢年过节我和爱人带着孩子坐2小时的火车去看望父亲。父亲没有住永登县城的楼房,说是房少人多,他一个人却住在原石灰石矿70年代盖的小楼里,房子很小,但稍大点的房间墙面上依然挂着那张原版老照片。看着简陋寒酸的家,看着“不开化”的父亲,我曾开玩笑揶揄父亲“走到哪都不忘你的光辉历史”,父亲没有说话,站起来默默注视着那张照片,良久说道:“军霞,你以为我一直挂着这张照片是在炫耀吗?要不忘历史,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幸福得很,我所有的荣誉都不如这幅照片珍贵。”
父亲的话让我脸红羞愧,我的站位、我的狭隘误解了父亲。
父亲退休后,被安置在兰州定居,那时我和爱人工作很忙,儿子就由父母照看,在父亲的教育下,儿子阳光、向上、朴实、孝顺,偏爱大檐帽,现在已经是首都的一名政法干警。儿子编辑的“姥爷风雨八十年”照片图集中,这张老照片是封面。
父亲走了,没有给我们子女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只留下了这张久经岁月洗礼,早已泛黄并出现裂痕的老照片。我凝视着这张已经保存了61年的照片,终于明白父亲生前为什么经常久久地在照片前沉思。这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这是传承,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它将作为传家宝世代相传;这是财富,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甘肃省女子监狱)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