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英雄
□ 朱立鹏
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小时候,我是听着爷爷讲英雄的故事长大的。比如送鸡毛信的小英雄海娃,将日本鬼子引入八路军埋伏中而被敌人杀害的小英雄王小二,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女英雄刘胡兰等等。那时候,我幼小的心灵对英雄有着无限的崇拜和敬仰之情,但内心觉得英雄就是超人,离我们很遥远,一般人是不能成为英雄的。
参加工作后,我有幸读到政协庆阳市委员会编写一本文史资料《抗日英雄何万祥》,了解到从我的家乡走出的抗日英雄何万祥的英雄事迹,在倍感骄傲自豪的同时认识到,有时候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被我们忽略了而已。
我的家乡位于宁县东部平子镇,这里山塬绵延起伏,丘陵千沟万壑,成为20世纪30年代南梁革命游击队战斗的根据地,涌现出无数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战斗和牺牲的革命英雄,何万祥就是其中一个。
何万祥原名朱蛋娃,1915年出生于庆阳市宁县平子镇北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16岁的他瞒着家人参加刘志丹领导的陕甘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红军东征时,作为“渡河先遣队”战士的何万祥,渡河作战中,小船被冰块撞了个窟窿,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为保证顺利渡河,何万祥冒着危险、毫不犹豫地用背堵在破洞上,用帽子将水往外泼,使抢渡得以成功。之后,何万祥被称为“渡河英雄”。
1943年11月,在赣榆城反扫荡战役中,何万祥任连长,带领教导二旅六团担任突击队攻城。他化妆成群众,利用敌军中的内线,巧妙打开城门,使埋伏在城外的我军战士迅速进城,对敌人展开猛烈攻击。何万祥像猛虎一样端起机关枪向敌人扫射,使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溃不成军,突击队俘虏敌军100余人,主力部队如潮水一般进入城内,1600多名日伪军被俘。战后,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说:“你们二连首先攻破赣榆城,可改名为赣榆连。”
1944年1月,滨海军区部署的歼灭汉奸匪首朱信斋的战斗打响后,何万祥所在连队奉命攻打日伪军据点石沟崖。在敌人强大火力压制下,何万祥带头冲锋,一脚踢开要爆炸的手榴弹,侧着身子把驳壳枪伸进地堡射击,带领一个班连续占领6个地堡和一座炮楼,活捉垂死挣扎的大汉奸朱信斋,战斗大获全胜。战斗结束后,山东军区授予二连“战斗突击队”称号,授予何万祥“战斗英雄”称号。
1944年3月,鲁中军区集结万余兵力,发动了第三次讨伐伪“铁杆汉奸”吴化文的战役。3月25日夜,二连连长何万祥率领连队到达大泉庄老虎山东侧,切断敌团部与老虎山守敌的电话线,拂晓前投入战斗。何万祥带领战士勇猛地冲到土围子跟前,察看地形后,他指挥二连一名机枪手和几名战士迂回到围子后面牵制敌人。自己则率领战士突破鹿寨进入围墙内,经过十多分钟激战,炸毁南地堡占领了壕沟,俘敌20余名,缴枪10多支。这时,敌人炮楼内的重机枪开始疯狂射击,何万祥见此情分,端着枪,箭一般地冲向炮楼。此时,敌人已败退到炮楼最上层。何万祥随手掏出4颗手榴弹,将弹弦套在手指上往上冲,却不幸被侧面地堡里射出的一颗冷弹击中喉部,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何万祥牺牲后的1944年7月7日,山东军区授予二连“战斗突击队”荣誉称号,沂源县抗日民主政府呈报上级将老虎山改名为“万祥山”,并在何万祥牺牲的地方立碑纪念。
2023年4月5日清明节,我的家乡在抗日英雄何万祥故居举行祭奠活动,镇政府干部、村委会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干部、群众代表和中小学师生300余人参加了活动。“我们记得在西北高原上,你离别了你的牛羊,走进毛泽东队伍,从此一生在战场……你这战士的旗帜,不幸牺牲在大泉山上。可是你永远活在咱心上,我们的连长啊何万祥!”大家共同歌唱当年山东军区文工团为何万祥谱写的歌曲《我们的连长何万祥》。
(作者单位:庆阳市公安局西峰分局)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