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消防队员走进田间地头宣传秋季防火知识。甘南州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 通讯员 吴鲁毅 王晓宇 胡月 李葳 马俊平 马青云 裴志峰 刘二娜 董 香
秋季的陇原大地,遍地金黄,丰收繁忙,但天干物燥的气候也使火险隐患陡增。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丰收成果,确保农村地区消防安全形势平稳,省消防救援总队统筹部署,各地消防精准发力,通过打造立体宣传、精准防控、暖心服务三大阵地,开展多元化农村防火宣传活动,为乡村消防安全筑牢防线。
“乡音大喇叭+移动宣传车” 打造“无处不在”的宣传阵地
针对农村地区信息传播渠道有限、居民居住分散的特点,我省多地消防创新采用“固定+移动”的立体宣传模式,将普通话的“官方指南”转化为接地气的“家常话”,确保防火知识无死角全覆盖。
“乡音大喇叭”响彻田间地头,防火提醒“声”入人心。甘南消防、陇南消防、武威消防、白银消防等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覆盖广、传播快的优势,将其打造成核心宣传工具。甘南消防用当地方言和牧民易懂的藏语录制防火提示,每日定时循环播放,“严禁野外用火、排查老旧线路、农机操作注意油路电路”等贴心提醒,如邻里家常般回荡在村社上空,让不识字的老人和忙碌的村民都能听得懂、记得住。
“移动宣传车”开成流动课堂,知识普及“面对面”。嘉峪关消防的“消防小蜜蜂·惠农行动”将“移动宣传车”直接开到村口广场、集市角落,车到哪里,课堂就开到哪里,滚动播放火灾警示片,宣传人员现场“一对一”讲解。临夏消防的“防火宣传小分队”携带资料和器材,在乡镇集市设置宣传点,接受群众咨询,让宣传从“固定点”变为“移动站”。
“双语海报”+“线上推送”,实现宣传全覆盖。甘南消防针对牧区特点,精心制作藏汉双语宣传单和海报,确保信息精准传递。庆阳消防则通过乡镇微信公众号、村社微信群,向外出务工人员家属推送防火短视频和案例,消除了宣传的“盲区”和“死角”。
“拉网排查+源头治理” 构筑“精准高效”的防控阵地
预防是最好的救灾。我省各地消防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从源头上降低火灾风险。
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结合,实现隐患排查“全覆盖”。陇南消防聚焦“三合一”场所、自建房、仓储库房,发动基层网格力量开展巡查100次,排查住户200余家,整改电线老化、柴草违规堆放等问题65处,整改率100%。武威消防组建联合巡查队,针对秸秆堆放、电气线路、灶台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日常巡查,并在秋收农机作业、国庆等关键节点开展专项活动,清理易燃杂物。
源头治理与技术防控并举,筑牢硬件“防火墙”。平凉消防大力推进“消防安全放心村”建设,通过建设微型消防站、增设消防栓、配发灭火器、安装智能监控等措施,夯实硬件基础。全市建成7个“放心村”,显著提升了农村抗御火灾能力。甘南消防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打捆回收,从源头减少可燃物;并对舟曲花椒烤房的电路、火炉进行全面检修,张贴安全规程,明确责任人,实现标准化管理。
联合执法与机制建设同步,压实安全“责任链”。天水消防联合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对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开展全面排查;并联合住建、应急等部门开展动火作业专项检查。甘南消防构建“公安+林草+乡镇”联动体系,发动护林员、草管员、网格员参与巡护,形成“专业带动、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治格局。
“敲门行动+技能培训” 传递“消防为民”的暖心阵地
消防工作不仅在于监管,更在于服务。我省各地消防将温情关怀与技能赋能相结合,聚焦特殊群体,培育基层力量。
“敲门行动”送温暖,精准关爱特殊群体。临夏消防组织开展“消防安全送温暖”活动,走访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持续深化“敲门行动”,上门服务10余次,为特殊群体重点排查电气线路、炉灶安全隐患,并现场协助整改。这种“儿女式”的贴心服务,消除了隐患,更传递了温暖。
“技能培训”赋能量,培育基层“明白人”。白银消防按照“落实主体责任,培养消防明白人”工作思路,全面启动消防安全大培训大宣传,有计划、分村落对村民开展宣教活动300余次,采用集中和分批的方式对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村干部、消防安全网格员等培训500余人,提升了“救早、救小”的初起火灾扑救能力。嘉峪关消防开放消防站,让村民零距离接触装备、体验消防员生活,寓教于乐中增进了对消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开学第一课”筑基础,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开学季以来,陇南消防深入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消防安全培训讲座共19次。天水在全市多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消防开学第一课”,通过趣味问答、器材体验、疏散演练“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为师生送上干货满满的消防安全知识,筑牢了校园安全防线。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