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监管者”到“护航者” ——甘肃消防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发布时间:2025-08-27 10:18:53     来源:甘肃法治报

  今年以来,甘肃消防救援队伍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在《执法服务便民利民十二项措施》基础上,制定出台《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二十二项措施》,全面提升消防执法质效,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审批做减法 企业快开业

  为让企业快开业、少跑腿,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以“22项措施”为指引,推动消防行政许可全面融入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与消防监督管理系统、社会消防技术服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构建“一网通办”服务体系。各政务服务窗口严格执行“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机制,并全面落实“好差评”制度,通过群众评价反馈倒逼执法服务水平提升。

  “从提交申请到拿到消防检查意见书,当场就办完了!”白银万盛酒店经理对白银消防的“秒批”服务赞不绝口。这得益于全省推行的消防审批“瘦身革命”,对低风险场所实行告知承诺制,企业承诺即可先行获证,大幅压缩审批时间;全流程线上办理让企业“零跑腿”,申请进度实时可查。

  兰州新区消防在政务窗口推行容缺受理,对非关键材料允许后续补齐。增设“预约无休”服务,解决办事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问题。

(AQYE   橙耀陇原 33期 配图1(43098287)-20250827101301

平凉消防开展宾馆酒店消防安全检查。 平凉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服务做加法 隐患早预防

  变被动检查为主动服务,成为甘肃消防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亮点。平凉消防推出“预检查”机制,提前介入指导企业整改隐患,避免反复整改,并开通消防技术“帮办”等便民利企服务,为企业提供精准技术指导,引导企业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合规”。

  陇南消防坚持内外双向调研,精准把脉需求和问题。对内组织防火业务骨干研讨,分析执法薄弱环节,提出35条改进措施,创新建立“重大案情事前评估”“法制审核全过程介入”机制,源头防控风险。

  嘉峪关消防按行业定制培训套餐,深入企业开展消防培训55场,覆盖4600余人。建立12类场所课件库,微信群推送提示信息225条。

  白银消防主动前移服务端口,组织专业力量上门为新开工或临开业企业提供消防设计、设施布局等技术指导,助其从源头达标。

监管更精准 执法更规范

  研发消防监督执法音视频平台,与消防监督管理系统挂接,将行政执法记录仪使用情况纳入日常考核范围,发现执法不规范的行为及时通报纠正……今年以来,庆阳消防1785项监督检查全部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

  “‘防消’一体化不仅是体系模式的创新,更是服务理念的升级。”平凉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畅克毅表示,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而消防安全则是关乎企业稳定运营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底线,针对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痛点难点,平凉消防积极探索,创新推出“防消”一体化监管体系,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陇南消防创新采用“非现场”智慧监管,全市高层建筑与重点单位设施完好率和联网率达98.3%、99.8%。推行“双随机”预约式错峰检查,减少经营干扰。

以安全之“稳” 筑营商之“优”

  优化环境不仅要服务好企业,更要惠及广大群众。兰州新区消防针对物业住宅存在的居民“上楼充电”“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深入走访、广泛调研,听取企业及居民意见,提请新区管委会将电动自行车安全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实事”十项内容,年内增设800个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端口,新建10个车棚,安装500套电梯智能阻车系统,让居民“零出资”,享受政策红利。

  聚焦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开展培训教育。兰州新区消防针对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开设化工、养老、文旅、邮政物流等安全知识培训班,系统讲解消防法规、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知识,200余家单位负责人参加培训。针对从业员工,培训“千名微型消防站工作人员”,采取“理论+实操+考核”的模式,全面提高微型消防站灭火业务水平和初期火灾实战能力。

  从兰州新区的“容缺受理”到平凉的“首违不罚”,从庆阳的“一对一帮扶”到嘉峪关的“防消联勤”,甘肃消防以安全之“稳”筑营商之“优”。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覆盖审批、监管、执法、服务、民生各环节,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更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消防安全营商环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 通讯员 张成 王丽 裴志峰 胡月 李 葳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