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我省各地消防部门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06 17:37:20     来源:甘肃法治报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何明霞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为做好新学期消防安全工作,连日来,全省各地消防部门以开学季为契机,立足实际、提前部署,多维度上好“开学第一课”,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全面筑牢校园消防安全“防火墙”。

张掖

消防员介绍消防车辆、随车器材装备等性能。张掖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防”字靠前 压实责任查改隐患

开学前夕,我省各地消防部门走进学校,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护航平安开学季。

开学首日,陇南市消防救援支队各级积极走进辖区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其间,工作组对各学校教学楼、宿舍、食堂等重要点位的消防设施器材是否保持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保持畅通,用火用电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规范,油烟管道是否定期清理等情况进行了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隐患,指导人员提醒学校负责人抓紧落实整改,做到不留隐患、不留死角,并叮嘱各学校负责人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火灾隐患自查自改,抓好日常消防设施维护保养。

天水市消防救援支队与教育部门携手,组织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同时,消防监督检查人员采取“检查+指导”的方式,对校园内的宿舍楼、实验室、食堂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一校一档”整改台账,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陇南

讲解消防安全知识。陇南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开学季,庆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各级成立了9个专项小组,对辖区内的大中小学校开展“拉网式”消防安全检查,通过“检查+指导+宣传”模式,督促学校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为师生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切实筑牢校园“防火墙”。

“消”字托底 培训演练防患未然

消防知识牢记于心,安全防范外化于行。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预防和遏制校园火灾事故发生,连日来,我省各地消防部门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活动。

天水市消防救援支队充分结合校园消防安全整体形势,高效利用“防消联勤”机制,组织开展熟悉演练工作,认真对学校有关重点部位消火栓位置、水源情况、道路情况以及四周的建筑物进行熟悉和了解,系统、全面地评估学校消防安全风险,进一步跟进完善灭火救援预案。此外,宣传人员走进校园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培训,指导师生进行灭火器实操演练和模拟教学楼火场疏散演练,激发师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热情,提升应对火灾的能力。

酒泉消防宣传人员走进校园,深入浅出地向师生们讲解了火灾的成因、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火灾等消防安全常识,为全市中小学生上好“消防安全第一课”。

“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如何使用灭火器?”武威消防救援支队开展“开学第一课”消防宣传培训活动,为广大师生送上一堂干货满满的消防安全课。其间,宣传人员通过“一问一答”的互动形式答疑解惑,让消防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2月20日,武威市凉州区卫生健康局联合凉州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全区托育机构消防安全专题培训会,要求各托育机构在日常消防安全工作中时刻保持防患于未然,定期开展自查单位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配齐配全相关消防设施和消防标志,确保单位消防安全万无一失。同时,要求各机构做好相应消防培训计划并开展消防演练,确保所有机构教职工人员都能参与其中。

2月21日,定西市渭源县消防救援大队宣传人员走进第七幼儿园,面向全体教师、保育员及后勤人员开展消防安全专题培训。培训采取“理论+实操”模式,大队宣传员结合校园火灾特点,重点剖析常见隐患,详细讲解“三分钟火灾扑救”“幼儿疏散引导”“微型消防站联动”等应急处置流程。现场演示灭火器“提、拔、握、压”操作口诀及消火栓水带快速连接技巧,并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实操演练,确保每位教职工都能熟练掌握。

“宣”字覆盖 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安全守护从不缺席。新学期伊始,为切实打造平安校园,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我省各地消防部门通过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校园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张掖试穿消防服

学生试穿消防服。张掖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叔叔,这是什么呀?”“每天要穿着这么厚重的衣服训练,消防员叔叔真的好辛苦。”近日,张掖市临泽县消防救援大队开展“队站开放日”活动,让师生“零距离”感受别样消防安全课堂,体验“红门”生活。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参观了消防车。大队讲解员耐心地介绍了消防车辆、随车器材装备、灭火战斗服及抢险救援服。随后,萌娃们还在消防员的引导下,穿上了消防作战服,爬上了消防车,近距离参观消防车里的设备,真真切切过了一把“消防员瘾”。

5

灭火演练。天水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天水市消防救援支队精心制作校园消防安全科普视频,结合近年来典型的家庭、校园火灾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火灾的形成、发展、危害及预防知识,有效提升校园火灾防御能力,构建“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校园消防安全新格局。

全省各地各级各校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显示屏等滚动播放消防公益广告和消防提示,依托微信公众号、微博发布《校园消防安全提示》,列举典型火灾案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推出《开学第一课》系列短视频,以消防员喊话的形式讲解火灾预防与逃生技巧,吸引青少年关注。同时,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师生走进辖区消防站,参观消防车辆装备器材,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扑救初期火灾本领,并深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实景体验活动,感受消防文化氛围,提升消防安全意识。

2月26日,定西市临洮县消防救援大队宣传人员走进五爱幼儿园,为全体师生带去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开学第一课”。活动中,消防宣传人员根据儿童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通过趣味互动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解了如何正确拨打火警电话、识别消防安全标志、正确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强调日常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

“同学们,如果发生火灾了,逃生时要沿着墙体,弯下腰,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老师的引导下撤离……”近日,酒泉市阿克塞县消防救援大队宣传人员走进县中学开展2025年春季开学“消防安全第一课”活动,全校共计30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师生们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现场学习气氛热烈,随后进行了逃生演练。警报响起后,全体师生利用所学的逃生知识,按照动作要领有序撤离,不到两分钟,师生们全部安全转移至操场,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嘉峪关

嘉峪关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开学第一课”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嘉峪关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2月24日,嘉峪关市消防救援支队宣传人员走进嘉峪关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消防安全宣传培训活动。宣传人员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向学生们传授了消防安全知识,详细介绍了火灾的危害性、如何预防火灾、如何在火灾中自救互救等实用技能,并现场演示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火场逃生技巧。

武威市民勤县消防救援大队宣传人员走进民勤县第五中学开展“开学第一课”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并结合校园消防安全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向师生宣传消防安全知识。针对学校特点,分析学校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消防宣传人员深入浅出地为全体参训师生讲授了消防安全常识、火场自救逃生、初期火灾扑救等消防知识,并介绍了常见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用途,讲解了灭火器的种类及正确使用的步骤,发放了《学生消防安全常识》,要求学生加强后续学习,排查整改身边的火灾隐患,学习了解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

这些校园消防安全提示要牢记

2025年春季新学期已经开启,校园里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同学们带着假期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重新投入到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中。校园是人员密集场所,校园消防安全不可忽视,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在拥抱新学期美好时光的同时,这些校园消防安全提示要牢记。

经开区消防

消防员讲解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天水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 延伸阅读

常见火灾隐患

1.违规使用电器

不少同学为图方便,在宿舍使用取暖器、电磁炉等电器,这些电器功率大,易造成线路过载,引发火灾。

2.私拉乱接电线

部分同学随意在宿舍、教室私拉电线,电线暴露在外,缺乏保护,磨损后容易短路起火。

3.消防通道堵塞

楼道里堆满杂物,安全出口被锁闭,一旦发生火灾,人员难以疏散,消防救援也无法及时展开。

预防火灾,从细节做起

1.规范用电行为

严格遵守学校用电规定,不使用违规电器,离开宿舍或教室时,务必关闭电器电源,拔掉插头。

2.爱护消防设施

不随意损坏、挪用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火栓等。发现消防设施损坏,应及时报告学校相关部门。

3.保持通道畅通

不在楼道、楼梯间堆放杂物,确保消防通道时刻畅通无阻。熟悉校园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

4.养成良好习惯

不随意焚烧垃圾、纸张等易燃物。在实验室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品。

火灾应急处理

1.迅速报警

一旦发现火灾,立即拨打学校保卫处电话或119报警电话。准确报告火灾发生地点、火势大小、燃烧物质等信息。

2.初期扑救

在火灾初期,火势较小时,可利用附近的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进行扑救。但要注意自身安全,若火势较大,应立即撤离。

3.安全疏散

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按照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迅速撤离。不要乘坐电梯,避免拥挤和踩踏。

责任编辑:何明霞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